搜尋
找到 696 項與「」相關之結果
- 鮮炸海味滋滋澎湃的東港觳仔炱
不怕顧客不來,就怕來了,反而不想走了,老店就是有這樣的自信,就算是搬離一線戰區,老味道照樣能將主顧的心帶著走。 在東港豐漁橋下,有一處沒有店名的炸蚵嗲(台語:觳仔炱),是東港版的無菜單料理,1、20種炸物輪流登場,讓客人現挑、現選、現炸, 30多年來,味道深入人心,主顧從廟口小攤跟到店面,始終沒招牌,一到下午時段,人潮魚貫湧入。 下午3點,有點餓又不太餓的尷尬時間,該來點什麼點心?油鍋滋滋作響,發出勾人聲音,就來盤蚵嗲等炸物,配上熱騰騰的免費味噌湯,加上獨家粉紅蘿蔔絲,滿嘴好料,沒空說話,若得硬擠出一個字,就是讚。 一切是從蚵嗲開始,張錦滿邊下炸物邊說,以前東港很少人在賣點心,漁民下午返港後,通常沒什麼解餓的食物,母親決定賣炸物賺錢補貼家用,她不僅調出獨特的沾醬,也視季節限定推出不同的菜色,做出口碑後,靠賣蚵嗲養大8個小孩。 張錦滿、張藝萍姊妹,自國中畢業後,跟媽媽身邊學做蚵嗲進而接棒,後來從城隍廟前搬到豐漁橋另一端的店面,雖然沒店名,主顧客習慣以城隍廟蚵嗲稱呼。 張錦滿回憶起小時候跟著媽媽在廟口賣蚵嗲,當時兼賣甘蔗、玉米、檳榔,後來搬過來豐漁橋口,和妹妹共同經營古早味炸物。 在漁村吃海味就是道地,各種食材可靠,近20樣的菜色一字排開,除菜嗲、蚵嗲和肉捲等招牌,增加蘿蔔糕、番薯、四季豆、杏鮑菇、秋刀魚等食材,都是客人點單後入油鍋現炸,滋滋作響的油鍋像是一個微海洋,如同祭典,把海洋的滋味整個囊括其中。 燙嘴的炸物香酥,讓人一入口就停不下來,冬天季節限量蝦捲和炸小卷,不過這種隱藏版食材,唯有主顧點才會從冰庫取出來。 張錦滿透露,招牌蚵嗲早年是菜蚵,從前人哪有閒錢買蚵,其實是各種蔬菜與新鮮魚漿,吃起來清脆爽口,透著蔬菜的甜,慢慢的,大家生活富裕起來,才有真正的蚵嗲,現已有菜嗲與蚵嗲二種選擇。 一家店要受歡迎就是不能太計較,不能計較成本和時間,手工現做是基本盤,直接跟漁老闆拿到新鮮魚卵,從腸衣處理到後製,耗工費時,下鍋油炸,入口吃到的口感扎實、粒粒分明,甚至帶點濕度,吃過就上癮。 另一半在魚市場工作,攤內所有食材當然是當天的鮮貨,選用大骨和炸彈魚熬煮的味噌湯,讓客人無限量食用,已是一絕。 尤其是配菜蘿蔔絲和醬料,讓主顧呷免驚,闆娘大把大把地挾菜的氣魄,完全不怕客人吃,只怕客人吃不夠。 闆娘透露,佐炸物的蘿蔔絲是母親的秘方,淡淡的粉紅色蘿蔔絲,看起來就令人不由自主的吞口水,解膩又開胃,另一項祕密武器就是沾醬,特調的醬料加上薑末、蒜末、辣椒醬,沾上一口,鮮美滋味在嘴裡迸開。 小店志氣高,為了提味不搶味,選用高單價的竹薑,即使薑價飆漲,照樣提供不手軟,這就是海港做生意不怕客人吃的霸氣,久而久之,成為濱海小鎮的五星級下午茶,一賣30多年。 東港鎮內不乏海鮮名店的老闆專程打包給員工當點心;媽媽也會來張羅晚餐;討海人來補充體力;80多歲的長輩也會點些古早味來解饞,甚至連日本來的朋友對這種台式天婦羅讚不絕口,能夠讓嘴利的東港人喜愛,追根究底,物美價廉才是王道。 物價飆漲,張錦滿不願如實漲價,看到長者上門,總是默默加量,「因為這樣的老味道不多了,長輩已習慣這一味,怎麼好漲太多,在地人不需要這麼計較,日子過得下去就好。」 東港觳仔炱│屏東縣東港鎮福德街28-1號 出處:Amazing Pingtung 2023/2月號
- 廟埕前的麥芽糖
「麥芽糖、麥芽糖,能止咳;顧氣管的麥芽糖上,沾一下梅粉,套袋後就是一隻麥芽糖。來囉…」,一輛90cc的老摩托車,下午慢速在九如鄉的中庄村緩步移動,有位手握銅板的阿嬤走到巷口,邊買邊唸「今天怎麼晚了,等袂人只好出來找,我要3隻啦,1隻要包餅,剩下的麥芽糖就好」,買了心肝仔孫最愛的麥芽糖,趕著接他下課。 麥芽糖阿公張國村打開後座老鐵箱,布一掀,就是一桶金黃麥芽,拿起一片餅乾,挖一小塊麥芽糖,放上鹹酸甜,竹棍一插,再取一塊餅蓋上,沾一下梅粉,套袋後就是一隻麥芽糖。 現在的孩子什麼糖都有得吃,為什麼就愛吃麥芽糖,阿嬤說,「因為很少見,孩子們又很愛,所以常會買給他們吃」,隨即轉身離開。 不過,張國村搖搖頭說,吃的人越來越少,才剛繞完一個村莊,只賣出二隻麥芽糖,銅板收入早已是日常,「生意如果好做,就不會這麼少見了」。 頭戴安全帽,嘴戴口罩的國村伯,平日騎著機車來回高屏二地,屏東的里港、九如、鹽埔、高樹、⻑治是主要行走路線,偶而興之所至,也會騎到潮州叫賣,有一回在潮州做生意,一整天只賺220元,沒想到回程時,與來車擦撞,一個重心不穩翻車,結果摔斷骨頭,花了20幾萬醫藥費,休息大半年。另有一回發生車禍,陷入昏迷,差點醒不來,這些都是流動走賣者說不出的辛酸。 用鐵爐熬了11個小時的純麥芽糖,絕對沒有摻糖,所以不會像糖果店賣得硬扣扣,好吃又不黏牙。 嘴裡雖然叨唸著過往,但提起自家的麥芽糖,卻帶著自信的口吻說,「我用鐵爐熬了11個小時的純麥芽糖,絕對沒有摻糖,所以不會像糖果店賣得硬扣扣,好吃又不黏牙」,說著說著,朝整桶麥芽糖一挖,宛如起司般的金黃色糖絲在陽光下閃耀著。 車子在中庄的廟前稍作停留,聊著聊著,國村伯不時拿起插在把手的鐵罐搖鼓叮叮咚咚的響,他說,這可是老爸傳下來的叫賣工具,曾陪著父親大街小巷到處兜售,所以每次騎到村莊後,總會搖個幾下。 本來覺得沒什麼好說的國村伯,彷彿打開記憶的盒子說,以前父親是騎單車做生意,而麥芽糖多是用換的,早年的人家吃飽都困難,拿不出一角、二角來買糖果,麥芽糖都是用破銅爛鐵來交換,他記得父親的單車後面釘了幾個掛勾,孩子們會蒐集克寧奶粉等空罐子來換糖吃。 至於腳踏車的二側把手,掛著二只「嘎嘰袋」,在那個以物易物的年代,亦可用番薯換糖,如此得來不易的麥芽糖,是當年孩子們記憶裡的甜。 不過,甜味常伴隨著苦味而來,國村伯說,有一回遇到一位老人家,看見他手搖鐵罐竟然難過的不得了,一問才知道,老人家在小時候太想吃麥芽糖,又找不到廢鐵罐可換,私下拿家裡的鋁杯來換,沒想到,杯子不是破銅爛鐵換不成,他竟異想天開,把鋁杯踩壞,終於換了糖吃,當然下場很慘,家人發現後被打個半死。 甚至有位老人家跟他買一根麥芽糖,因為幾十年沒吃到了,刻意買一隻來回味童年…,類似這樣既甜又苦的麥芽糖記憶,留在無數⻑輩的腦海裡。 從父親手上接棒後,開始四處趴趴走,⻑年風吹日曬又雨淋,賺得卻是銅板價,就這樣賣了30多年麥芽糖,如今已經快70歲了,因為收入遠不及上班,二個孩子都不想接,自己哪一天不想做也就停了。 話才剛說完,他看了下錶急著離開,因為⻑治還有人在等著,麥芽糖阿伯搖起鐵罐後,繼續往下一站出發。 出處:Amazing Pingtung 2020/12月號
- 迷路,是為了找好食
趁熱吃才最好吃。 ――邱瑞松 在Google導航不普遍的時候,為了吃一頓傳說中的美食,即使在巷弄裡轉啊轉,繞啊繞,迷路也不肯離開,就是堅持要會一會「老夥房找不到餐坊」,好不容易進了店,當跳脫傳統的創意料理入口,味蕾再一次迷航……。 老夥房,對客家人而言,不只是居住空間,背後蘊藏深層的文化意義,是客家觀念與生活模式的呈現,一家以老夥房為名的烘焙餐廳,店名很客家,三合院的紅磚屋很懷舊,但,吃這件事,跟人生很像,千萬不能被外貌所騙,入口才知道真相是什麼。 這家店的奧妙,就在「找不到」,比鄰屏東市的大學城區,其實住址卻是在長治鄉,關鍵字敲錯,就真的「找不到」,不熟識的人要吃上一頓飯,總得經歷一番周折,超級隱密,若非有人推薦,可能一輩子都挖掘不到,於是,「找不到」的別名不脛而走,反而比本名還紅,最後索性成為店名的一部分。 循著指示牌,拐過彎,一座綠植掩映的三合院才是最終目的地,推開紅燈籠下的門,撲面而來的熱菜香氣與嘈雜人聲,瞬間會以為誤闖哪個大家族的聚會。 不過,點餐時,才是真正的找不到,菜單上,不見梅干扣肉、酸菜肥腸、客家小炒、高麗菜封等傳統合菜的常見料理,反而出現老爸燉肉、泰好吃檸檬魚、招牌咖哩、麻油麵線……不僅菜色與想像不同,出餐方式以個人套餐,主餐、配菜、甜點,加上特調的檸檬冬瓜茶,完全不是橘紅圓桌的大合菜,每一道菜色都是老闆邱瑞松與老闆娘丘馥蓉親手料理的私房味。 起初,夫妻倆端出拿手料理來款待親友,好味道不寂寞,口耳相傳下,從原本的飲料舖轉進餐坊,迎來事業第二春。 關於自家的店,夫妻倆總是不厭其煩的解釋,老夥房的原意取自於南客夥房,常將位於正廳與廚房交接處的廊間,作為飯廳或招待客人的場所,是以接待親友的概念而設的食坊,不僅沒有主打客家菜,反而走的是創意料理。 本就對料裡有興趣的丘馥蓉,把客人當家人,打烊後,走幾步路就可以回到自己家,對夫妻倆而言,正是夢想中的工作,當然全心全意的投入。 從待客的環境空間、口感的起承轉合、盛放餐點的盤皿等細節,都是兩人反覆斟酌與調整的重點,要讓來客享受一場餐桌上的旅行。 以傳統滋味為基底,勇於嘗試創新,前菜是料理的前哨,撒上花生粉的蘋果丁生菜沙拉,口感豐富,清甜爽口,就是將舊味道融入新滋味。 至於主菜,更常讓人陷入選擇障礙,家傳的客家好料、台式的麻油或三杯、和風的燉肉或烤肉、南洋的椒麻或打拋……曾經有首訪的食客點餐時,詢問老闆推薦哪一道,沒想到鄰座的客人居然搶答「每道都很好吃」,反讓人不知從哪道餐下手。 這就是老闆夫婦的小心機,即使備料麻煩,仍願意端出多樣口味,讓不同年齡、喜好的食客都能得到滿足。 就連不敢吃肥肉的來客,點了老爸燉肉,上菜後,發覺是控肉,當場有點小崩潰,沒想到,「這一吃真的驚驚驚驚為天人!!!控肉燉的軟爛,湯汁滲進了肉的每一處,帶點甜鹹甜鹹的滋味,配白飯吃簡直開胃十足,我沒三兩下就把一碗白飯給吃完了。控肉又多又大塊,即使我們只吃瘦肉,但吃起來也仍然很有飽足感。」餐後就在網路分享自己的食誌。 平常日經常客滿的老夥房,疫情期間受到衝擊,曾一度推出外帶模式,但,自從疫情減緩,開放內用後,立即將重心放回現場客人身上,靦腆少話的老闆邱瑞松說:「趁熱吃才是最好吃的。」堅持來客在黃金時間嘗到料理的美味。 往往第一次看到菜單的食客,瞄到價格表時,眉頭會隱隱牽動,但,用餐完畢後,充分得到滿足的胃,還得想辦法生出另一個胃來裝填熱茶、冰淇淋、水果及仙草凍,最後反而覺得物超所值,直說「這真是一場最美麗的迷途啊。」 老夥房找不到餐坊│屏東縣長治鄉香楊路一巷57號 出處:Amazing Pingtung 2023/2月號
- 冰咖啡與熱鍋燒
這裡的咖啡不一樣。 ――葉怡伶 到咖啡廳吃鍋燒麵?!沒錯,還得配上一杯特調的冰咖啡,這正是安堤瓜咖啡館的招牌雙響炮,可一次享受冰火二重天的絕配。 隱身在萬年溪旁的寂靜住宅區,Antigua Cafe(安堤瓜)是屬於巷弄裡的咖啡館,三角窗的圓弧建物線條,以綠調木窗搭大片玻璃,就像是在巴黎街頭迷途,不期而遇的那種迷人的咖啡館,第一眼給人暖晃晃的安心感,自然而然會想要推門而入。 果然,門鈴聲響伴隨著穩穩的「歡迎光臨」招呼聲,木質梯形吧檯讓店主的性格映入眼簾,帶著磨痕的椅背與淺溝紋的木桌,不是被北歐、工業或日式風格框住的樣板空間,而是帶著點時髦感的老件,從候位區的綠沙發、洗手台的老針車、老闆代步的藍色偉士牌機車,有意無意潤出老屋帶著時髦的舊風格。 熟客口中的「地瓜」葉怡伶,可是屏東老咖啡族的一員,當年出了社會繞一圈,卻捨下了長紅業績,決定落腳咖啡館,就像遇上了Mr. Right的命中注定。 想當年,開咖啡店可是走在流行尖端的工作,來自東港漁村,有著鄉土外號的「地瓜」卻著了迷,在一生懸命這句話還未流行的當下,就此成為老派咖啡族的一員。 從前,拜師學藝得花3年4個月習藝,「地瓜」從基層做起到獨當一面,整整花了6年時間,扎扎實實練好基本功,然後,在尚未改建的眷村,中山路路邊租了一小處空地,在老屋咖啡館尚未流行的年代,她將傾頹眷舍改頭換面成為長條屋咖啡館,再一次走到潮流之先。 尤其是有了夥伴王育芯加入,各司其職,倆人帶著職人的自信,以虹吸式咖啡直球對決,窗檯飄出的香氣成為隱形招牌,主顧一個個來,然後,開始提供止飢的點心、鍋物慢慢露臉,看似無心插柳,其實,更像是一種隱隱然的貼心,只為每個休憩的靈魂都能得到滿足。 租客的宿命多半是相彷的,眷村面臨拆遷大限,短時間內得還屋,這一回,做事俐落的地瓜,在市區兜兜繞繞,在距離萬年溪不遠處,覓得一處老屋當作新的落腳處。 開店之初,請裝潢師傅刻意做出桌椅、牆飾的復舊感,除了慵懶迷人的空間,他們深知決戰點在餐點裡,因此,他們不斷研發菜單留住老顧客,學習使用社群軟體,引入年輕族群,在生活經驗裡創造各種新的可能,甚至導入餐具、保溫壺、襪子等等日常小用品販售,花樣獨一無二,種種的創新,讓老店在時代洪流中存活下來,覓得一處安身的棲所。 心在的地方就是家,「地瓜」將老屋當作家來經營,把顧客當家人,再遠的主顧當然時不時要「回家」喝一杯。 「這裡的咖啡不一樣」,每回點招牌冰咖啡,總覺得回味無窮,但卻是慢上餐點好幾拍,若放在桌面久久未動,「地瓜」還會主動前來提醒,冰塊融了味道就弱了些,督促客人在黃金時段「解決它」,過了很多年才知道,這杯咖啡原來是用虹吸式萃取,再以冷縮技術降溫,煮一杯最少得半個小時,但,等待是值得的,入口竄腦的濃郁厚實,飢渴地啜飲三二口,很快就剩冰塊。 「地瓜」的拿鐵則是以鮮奶油點綴,這是地瓜的堅持,無關什麼老派不老派,只因為她覺得這樣很好喝,從以前到現在,就是這個模樣,這個味道。 對於餐點,倆人用心極深,王育芯主掌的鍋燒系列大有玄機,湯頭是用大骨與蔬果熬製,採用日本製的魚板與蟹肉棒,另三明治或甜點都是配合當季水果推出期間限定。 吧檯後的忙碌身影,伴著陣陣磨豆聲與咖啡香,賓主間的故事就在香氣間流轉下來,一個接一個,怎麼也說不完,有位從林園來的客人,每周固定外帶一杯咖啡。巷弄難停車,一對夫妻總會停在遠方,牽手散步用餐。 總是早顧客一步的「地瓜」,除了不變的咖啡,陸續提供早午餐、下午茶點心,總是多一度的準備與用心,讓安堤瓜面對咖啡館的激戰期,依舊保有生存空間,自2000年起,已營運超過22年的老店,有著獨一無二的魅力。 這麼長的咖啡人生,不是沒有萌生過收店的念頭,總是說說笑笑的地瓜忽然正色下來:「但是我無法停止工作,更不願被泡沫化。」曾任英文老師的王育芯,除了負責後場的美食與點心,她絞盡腦汁,提供水果金磚或各式點心,滿足顧客嘗新的心,甚至運用粉專分享美味。 安堤瓜的美味已留在太多人生命記憶深處,而對葉怡伶與王育芯倆人來說,安堤瓜已是生活與生命的一部分,從早年周休一日不停拼命工作,到如今記得對自己好一點,是他們在與咖啡,與客人,與自我相處的過程中,研磨,萃取,最終濃縮而出的自在模樣。 安堤瓜│屏東市民享一路174號 出處:Amazing Pingtung 2023/2月號
- 傳統市場的咖啡一姊
姊,就是走在潮流之先。在商家雲集的屏東中央市場,婆媽與盤商的採購聖地,在攤販、人群交錯的轉角,曾經,婆媽放下血拚後的菜籃,就為了喝杯咖啡,即使,換了新名號,從「都摩里人」蛻變為「文明商行」,吧檯後方的摩卡壺地位始終不曾動搖,安撫了無數人的靈魂。 做出來的復古我不要。 ――龔勤文 28年,不算短的時間,太多說不清、理不明的人間事,就像是加熱的虹吸壺的下壺,因著蒸氣加壓,將水推至上壺萃取咖啡,壓力消除後,導管回流至下壺,就是一杯獨一無二的「賽風」咖啡。人生何嘗不是如此,一如外表酷酷的闆娘龔勤文,淬鍊過後,迎來不同層次與風味的自己。 生於中央市場裡,家裡原是日用百貨的經銷商行,也拿下幾家知名日本品牌的代理商,念高中時,到友人家作客,偶然聞到一巷之隔傳來的「尚品咖啡」香氣,從此愛上這來自異國的飲品。 提起中央市場,已有百年歷史,是市場中的市場,屏東繁華濃縮於此,龔勤文指著已被黑色油漆覆蓋的天花板說:「這就是我小時候看的天花板。」 打小家裡做生意,不曾錯過那一段流金歲月,當時的市場可是流行的指標,吃穿用度都走在前端,養成一種獨特的鑑賞力,高中時,在同學家的長條屋後方,聞到當時剛引進屏東的咖啡,與眾不同的香氣與她不安分的靈魂合而為一,對褐黑色的瓊漿深深著迷。 原本過著衣食無虞的生活,高中畢業後,在咖啡館打工的朋友邀請一起工作,卻遭到奶奶極力反對,不過,最後敵不過龔勤文認定就不退的拗。從聞香到打工,最後獨當一面擔任分店的店長,至此,咖啡已是她細胞的一部分。 1992年,她與好友在仁愛路共創「西西里咖啡館」,成為屏東第一個引進義大利濃縮咖啡LE BAR COFFEE的咖啡業者,在黑咖啡尚被認為舶來品的年代,各路人馬聚在咖啡館裡,追求流行與認同,尋覓一個屬於自己的位置。 3年後,龔勤文與朋友拆夥自創都摩里人咖啡館兼手作鄉村娃娃,繼續泡在熱愛的咖啡事業裡。直到7年前,改名為「文明商行」收起義大利咖啡機,返樸改用摩卡壺,找回純粹的原味。 置身喧雜的傳統市場,當年,推開都摩里人的大門,像是一道任意門,轉進浪漫與手作的歐洲,木門框、手寫看板、手作鄉村娃娃,坐定後點杯咖啡,咖啡香將人拉回現實,成為無數人遁離現實的桃花源。 人生就像咖啡,入口才知滋味 一度生命的重擊讓她萌生收起咖啡館的念頭,爸爸與哥哥卻跳出來,替她守著這間咖啡館,讓她放了一個很長很長的假,直到近幾年,龔勤文回到家裡,抬頭看著被隔板覆蓋的天花板,決定從自己的根再出發,順勢將咖啡館更名為「文明商行」。 做下決定後的龔勤文,第一件事就是重新裝潢,她想讓這間咖啡館跳脫過往對流行的追求,回歸「家」的本質,尤其是咖啡,她認為感受比什麼都重要。 一路走來,屏東的咖啡百花齊放,有傳自日本的珈琲牛奶與手沖咖啡,有傳自歐洲的摩卡壺,後來精緻化為義大利咖啡機……品評咖啡的方式百百款,不變的是,咖啡已走入大眾,龔勤文說,不管什麼咖啡都好,最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味道。 煮咖啡這門手藝,龔勤文最上手的依舊是虹吸式咖啡,尤其講究咖啡粉,她以經驗累積調配出 來的私房調豆,就是身為資深咖啡師的驕傲,外人無法炮製,每一杯咖啡濃縮出各種咖啡豆的黃金比例和精華。 不過,咖啡是一種靈魂碰觸靈魂的飲品,總是能吸引同頻率的客人,即使器具與咖啡齊備,「人」仍是最大的變數,尤其是咖啡師與客人之間的默契,不足為外人道。曾經,有位客人愛上龔爸爸煮的咖啡,她明明使用同分量的咖啡粉,客人喝過後,指名下次要喝龔爸爸煮的。龔勤文笑說:「還有客人喝了之後問我,你今天心情是不是很好。」 如今的文明商行內,賣的不只是咖啡,多了些輕食,想給客人更多的慢活悠然感,讓來客願意穿越喧騰市場,進入店內找一個自己的位置,然後,在緩緩流動的時光中,與咖啡師進行一場無聲的對談。 文明商行│屏東市民權路43-7號 出處:Amazing Pingtung 2023/2月號
- 蟹謝讓路 全國第一處連續型陸蟹廊道在墾丁誕生!
屏東墾丁陸蟹繁殖高峰期為每年農曆六月至八月,因車輛往來頻繁,使得抱卵母蟹常常在橫跨馬路往海岸奔走中慘遭輾壓,為提供陸蟹一條安全的路,台灣第一處連續型陸蟹廊道在墾丁誕生,成為母蟹們遷徙的關鍵通道。 「在發展城市觀光的同時,生態保育也相當重要」,周春米縣長7月20日在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三區養護工程處團隊陪同下,至香蕉灣訪視陸蟹廊道,她表示,去年與NGO團體在車城後灣海灘一同了解陸蟹保育相關議題後,對於大家對陸蟹生態議題的關心及重視相當感動,恆春地區陸蟹多樣性為全國第一,不僅生態資源豐富,更是台灣唯一擁有的熱帶海岸林,因此生態環境與保育刻不容緩! 此次工程由縣府團隊與公路總局第三區養護工程處、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陸蟹專家學者及當地NGO團體攜手合作,於香蕉灣漁港39.5K陸蟹廊道上建設36個箱涵、12個圓型管涵,總長度為500公尺;另風吹砂50.5K陸蟹廊道則建設了136個圓型管涵,總長度達420公尺,後續縣府團隊也將持續觀察及滾動式調整相關措施,保護陸蟹們生命安全。 公路總局第三區養護工程處自98年起積極配合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進行護蟹任務活動,為進一步提升保護成效,養護工程處團隊更參考專家學著的研究報告建議,積極規劃設計,在鄰近香蕉灣漁港39.5K與風吹砂50.5K附近,各興建一條連續性的陸蟹廊道,希冀這兩條廊道能為陸蟹族群提供更完善的保護。 出處:公路總局&縣府工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