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找到 696 項與「」相關之結果

  • 屏東美到爆的遺構公園變身戶外劇場

    屏東勝利星村空翔區遺構公園,啟用迄今一個月吸引來自各地遊客朝聖打卡,屏東縣政府從八月起舉辦戶外劇場,每月兩場次演出,邀請民眾伴著夕陽走逛全國最美的遺構公園,又可盡情欣賞精彩的表演。 以嶄新風貌呈現的勝利星村遺構公園空翔區,透過藝術裝置與夜間光環境,讓歷史建築與當代藝術碰撞出新火花,自六月全區開放以來,成為民眾必訪、必拍的新景點。 文化處表示,先前南國表藝節於遺構公園演出頗受好評,為讓民眾自由輕鬆享受藝文饗宴,從八月份起推出「日落遺構」戶外劇場,包含人聲、國樂與西樂、舞蹈、戲劇、樂舞…等各種型態的表演活動輪番上陣,陪伴民眾度過浪漫悠閒的週末時光。 首場演出8月5日下午六時,由屏東縣政府培育的阿卡貝拉人聲樂團「補給艦人聲樂團」,帶來一首首溫暖動人的好歌。19日「勁太鼓」將以身體的勁、太鼓的悍,呈現大地與生命的爆發力。 之後還有繆思室內樂團、南方歌‧劇工作坊、屏東藝術民族樂團、蔡孟霙空間舞團、La Bee彼人聲樂團、全樂閣木偶劇團、屏東聯合管樂團、羽‧擊舞藝術…等演出團隊陸續登場,民眾可以到遺構公園感受藝術家的創作,又能免費觀賞多元型態的展演,讓藝術融入生活。各項場次資訊可上文化處臉書查詢。 出處:縣府文化處

  • LET'S HAVE a PICNIC一種屬於恆春的愜意

    Picnic,剛開始學英語總會背到的單字,這樣的詞彙在⻄方國家很生活,但,背了一輩子的Picnic ,究竟有多少人曾在台灣野餐呢?或許,出國時,跟著旅行團買了三明治,到歐洲湖畔餵水鴨,甚或自由行到京都,租借野餐道具,專程去鴨川野餐,但,在台灣呢? 走入百年小鎮恆春,在東門與北門之間,有棟二間舊屋打通的矮房子,外表有著文⻘店的素雅,混泥土牆、碎石小徑、木質拉門,還有,不可或缺的綠,乍看,有些許京都選物店的味,如果不是谷哥大神的指引,加上鐵灰牆面上小小的「野餐Picnic」,實在無法判斷這是一家什麼樣的店。 一進門,老房子的橫梁懸著一只只提籃,以不同大小、型態、款式展現摩洛哥、泰國、日本等地的風情,獨獨有一只籐籃,置於草蓆上頭,老闆娘VENUS笑著說,這個是旅居恆春的創作者,入山採藤自編而成,是私人收藏不外借,還有從泰國想盡辦法運回來的播放機,以及舊皮箱、油燈…,一件件都是帶著溫度和歲月的老件,要與來客分享私密的美好。 另一區空間裡刻意的留白,三張桌椅的空間鬆而緩;牆上錯落的大小畫框與小偶雅而趣,一身綠的筆筒樹除了向頂上的透光天井伸展,更與大片透明窗遙遙相望,整個空間讓人可以好好的呼吸,慢慢享受光影的流動。 曾旅居法國2 年研習彩妝的VENUS 說,在當地,野餐是生活的一部分,三兩好友帶著一瓶酒、生火腿、⻑棍麵包,騎車到河岸旁、公園裡,隨性自在的野餐,這種享受人生的方式很舒服,回台後,因結婚落腳恆春3年,發現恆春實在太美,與野餐根本是絕配。 在日、韓等國早有類似的野餐裝備店,但在沒有野餐習慣的台灣,多停留在網路租借,鮮少看到實體店。 生活,有時需要一點儀式感,野餐就是增加生活儀式感的一個方法,VENUS觀察,一般人鮮少會為了單次性體驗,大費周章添購野餐配備,又沒有租借的專門店,錯失體驗這種美好生活的機會,原本就喜歡蒐集生活器皿與古董的她,本身有不少私藏,又看到市場藍海,讓她決心開一家野餐器皿店。 只是,光是尋覓場地、空間改造,加上疫情搗亂,整整花了2年時間,今年秋天低調的開張,起步階段設定的租借概念是下午茶套餐,租借採限量全預約制,基本的套裝是一個藤籃、一個藤編壺、兩個杯子以及裝著4 顆飯糰的琺瑯盒及1壺紅茶600ml,租借時間為4小時,想要另外加租或更換道具,以現場實體自行選配。 VENUS說,提供基本組合是希望來客能按照自己的風格、喜好、預算來自由搭配,選配野餐墊、小桌台、乾燥花、花布等周邊道具,還可選用紅、白、甜酒等酒品,甚至協助預約鮮花,讓不同需求的人能有獨一無二的野餐經驗。 不過,初次詢問的顧客,很難不被一⻑串的租借辦法嚇到,「我追求的不單是交易,更是生活經驗的分享,所以每天只接受10組預約,就是要保留和來客分享的時間,提供野餐的私房點、鍾情的甜點店、欣賞的花藝師…」,VENUS輕柔的口氣裡透著堅定,種種規定是為了走向美好的必須,選篩氣味相投的同路人。 除了訂定遊戲規則,原本讓她掛心的是出借器皿的維護,她甜甜笑著說,開店以來,沒有損毀的狀況,讓她相信,只要用心準備最好的,來客就能感受到這份心,也會跟著珍惜。 上門的來客除了拍美照的年輕人,不乏年過半百的夫妻檔,其中有對夫妻專程自高雄前來下單,返還餐具時,那位太太幸福洋溢的說,宛如又拍了一次婚紗照,這種享受過程的喜悅感,就是她最大的回饋。 VENUS 有感而發說,台灣的打卡點已經太多,不須大老遠的跑到恆春來拍照打卡,恆春,太迷人,半島,太多變,所以有各種體驗型態,她衷心希望帶動有溫度和質感的野餐體驗,成為未來恆春旅遊的一種必須。 野餐Picnic 屏東縣恆春鎮東門路124號 出處:Amazing Pingtung 2020/12月號

  • 寂寞方舟LonelyARK異寵安置與環教平台

    一艘方舟能承載幾多愁?在這個寂寞的星球,有一艘寂寞的方舟,源自世界各地的生物,一覺醒來,身處異鄉,成為玩家們的異寵,一旦「賞鮮期」過後,就被打入冷宮或驅逐、遺棄,身心傷痕累累的動物們,因緣際會來到方舟,終於有了棲身的家…… 一艘承載著寂寞的方舟 剛刷完肚子,躺在草地上做日光浴,真鱷龜像是撒嬌似的討拍拍;看到青草大餐,蘇卡達象龜狼吞虎嚥,邊吃邊吼;脫殼的杜比亞蟑螂,露出白嫩萌樣,讓人忍不住稱讚可愛;刺蝟則是毫無所謂地跳著獨舞……在這艘寂寞的方舟,住民們在新家能以自己原本的樣貌活下來,其實,每名成員背後的故事聽了總令人鼻酸。 當生物變成寵物,注定走向質變之路,政府管制寵物著重犬貓,其中只有犬需要「寵物登記」與「特定寵物業許可證」,換言之,犬貓之外的特殊寵物,除保育類野生動物受野生動物保育法管轄外,自繁殖、販售到棄養,皆是難以管制的灰色地帶。 「特殊寵物」泛指犬貓之外的寵物,在商業行銷手法下,鼠、兔、鼯、?、魚、鳥、龜、蜥、蛇、鱷、昆蟲、蜘蛛、多足類、蝦蟹、軟體類……先後在寵物市場發燒,市場蓬勃,據估計,台灣約有100萬家戶飼養,卻無明確的法則或規範,致特殊寵物(或稱異寵)亂象叢生。 一旦生物遭到飼主棄養或出養,沒有預算、行政量能、設施、場域接手,就如同處於自生自滅的斷崖,衍生更多複雜難解的生態問題。 早年引進的大肚魚、福壽螺、非洲大蝸牛……已對台灣的生態產生系統性影響,兩棲類的亞洲錦蛙、斑腿樹蛙、溫室蟾……皆已在野外建立族群,移除難度極高,近年政府只能推動綠鬣蜥換農產品、小花蔓澤蘭轉現金,來減緩惡化速度。 這些原本不屬於這塊土地的外來種動物,一旦在自然環境中立足、繁衍,就有很大機會成為破壞環境的入侵種動物,投入生態與環境教育多年的林俊豪說,這些異寵並非自願前來,被棄養後,發揮生命本能找活路,會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錯誤的地方,做了不受人類歡迎的行為,但,這不代表生物本身的惡,整個錯誤事件的起始其實是人。 錯誤已經造成,無情人有情天,民間單位看到問題,決定挺身而出,避免傷害加深,在這群力量中,亦包括一艘專門安置異寵的方舟。 念昆蟲且從事生態及環境教育的林俊豪,最怕聽到的詞是「好可愛」,因為,他知道,當感性超越理性後,未曾做過評估就開始飼養寵物,棄養、找收養、中途、安置、醫療問題終將一一浮現。 2007年開始,這艘方舟啟航,第一位成員是長頸龜,十幾年來,方舟協助處理的特殊物種包括羊駝、水豚、豪豬、孔雀、龍貓、小袋鼠、高麗雉、草原巨蜥、鬆獅蜥、豹紋守宮、多線真稜蜥、斯文豪氏攀蜥、中華鱉、長頸龜、側頸龜、地圖龜、佛鱷龜、亞洲錦蛙、綠角蛙、銀板、白尾八哥、蜜袋鼯、玫瑰蜘蛛、黃腳蜈蚣、鞭蠍、哲氏暹羅蟹、澳洲螯蝦……。 林俊豪說明,方舟其實是一群人、一股力量、一個平台、一種精神,集結而成的私人非營利平台,而非單指一個空間或區域,集結有能力、有意願、觀念與理念契合,願意安置流浪特殊寵物的夥伴們,並未透過任何管道募集資金,主要安置點散布在高雄、屏東、台南、雲林、嘉義、台北……。 對方舟的夥伴而言,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方舟的運作基礎是「緣分」,不過一旦決定安置,動物就成了家人,那是一輩子的事,所以事前必須做好縝密的理性評估。 林俊豪說,若是家裡增加新成員,要考量的事情就多了,評估只是第一步,是否有足夠的場域空間、籠舍、裝備、配套、食物供應、醫療資源、陪伴與互動的時間,才能安置下來。 以食物來源為例,在方舟的天地裡,有座仿自然打造的棲地環境,水池、溝渠、草澤、草地、森林、灌叢、土丘、菜園,提供安置的動物活動並作為糧倉,另在南高屏各地十餘處,有安全食草可取。方舟上另有杜比亞蟑螂、龍蝦蟑螂等肉用蠊族,配合大麥蟲、麵包蟲、水虻乾……讓食客們的菜單不會太單調。 此外,得到家裡其他成員的理解與支持也是評估的重點,林俊豪的家中除了龜房裡的各種龜,另外刺蝟、緬甸蟒、白鼠、蟑螂、蜜袋鼯、蜥蜴每名成員都有自己的專屬空間,他說,老婆是龜痴,養龜沒問題,但她怕蛇,就必須把蛇安置在老婆看不到的地方。 有一種瘦就是爸爸怕你瘦,林俊豪養了二隻「神偷」,他抱起圓滾滾的浣熊「漢堡」,搔搔它的小腹腩,嘴裡嘟囔著「你太胖了,該減肥了」,但又捨不得漢堡餓,進餐時間一到,主動獻上鮮美水果,這麼寵下去,漢堡一天比一天圓,另一隻浣熊「薯條」,疑因近親繁殖而有白內障,因應浣熊爭奪群體內位序而爭鬥的特性,所以刻意分開二地養殖。 每天跟著異寵們生活,就像多了不同個性、脾氣、生活習慣的家人同住一個屋簷下,雖有酸甜,更有苦辣,他拿著剛摘採的新鮮地瓜葉、桑葉,餵食家中的蘇卡達象龜,心滿意足地看著它大快朵頤,這隻龜在家中地位猶如皇太后,生日與老婆同一天過,他只能乖乖當起鏟屎官,得空還要帶著重達45公斤的牠去放封曬太陽,但家人卻毫無怨言,一家三口輪流照料。 對林俊豪個人來說,除了對生態的使命外,投入方舟計畫亦是一項龐大的社會實驗,他說,透過每日的貼身觀察以及後援醫療團隊回饋的資訊,日日學習異寵的知識,逐步建立異寵的照護資料庫,甚至還蒐集了20幾種動物的排遺,透過一坨坨排遺,觀察動物的食物種類、進食量、健康狀況、食物鏈、活動區域等進而建立相關的資料。 不過,隨著安置動物的種類與數量激增,複雜度與壓力隨之而來,於是,方舟決定向前挺進一步,對外進行觀念的傳遞與分享。 為了讓更多人觸及核心問題,2022年,林俊豪決定浮出檯面,替不諳人類語言的異寵們擔任代言人,林俊豪透過臉書建立私密社團,開始介紹自己的「家人」們,他刻意用輕快的調性,將環境倫理、動物福利、飼主責任、議題法規……正確的寵物飼養與生態保育觀念傳遞出去。 林俊豪將每隻動物視為家人,自然而然以其外型、個性來替動物命名,「粉刺」是一隻大老鼠,跟一般野鼠不同,愛啃狗餅乾、愛泡澡、討拍拍、常睡到翻過去,逆毛天竺鼠則名為「拔絲」;「蝴蝶餅」是隻溫馴的緬甸蟒;「三蘇」指三隻烏龜,分別是「鳳梨蘇」、「方塊蘇」、「提拉米蘇」;「大塊」、「小塊」是阿根廷側頸龜;「太陽餅」是鸚鵡……都是家中一員。 林俊豪曬出「緬甸陸龜」吸水的過程,提醒民眾注意頸部具節奏性的吞嚥動作,讓民眾大感驚喜,透過類似的影片,拉近民眾與異寵的距離。 「迷你豬、迷你兔其實並不迷你,只是還沒長大而已」,超萌的天竺鼠、蜜袋鼯,讓人感到療癒,但照護十分棘手。 針對這幾年超夯的寵物,他說明應注意的重點。他以接手的「口袋怪獸」蜜袋鼯為例,這種寵物曾擁有上萬元身價,卻因大量繁殖,失去稀缺性而跌落神壇,加上蜜袋鼯牙尖嘴利、氣味重、叫聲宏亮、需要陪伴、會憂鬱、半夜不睡、醫療昂貴、壽命長、空間需求高等特性,他提醒民眾飼養前務必做好功課,若非真愛,可是會受不了這隻可愛的小怪獸,若真想養不用買,現有很多鼯孩等待收養中。 日復一日重複著看似沒有改變,反而更惡化的一切,在最暗的盡頭何時才能露出曙光。 平常工作已經忙到爆,返家又得置身方舟,同時撰寫安置紀錄,不僅是精神負擔,過程中斷斷續續湧出悲傷感,讓他不斷以「卑微的」形容詞,訴說著眼前所做的一切。 2019年11月底,一群迷你人類造訪方舟,「這時水域草叢中的一個小小修長身影吸引了我的目光,他帶著有點疑惑的眼神探出頭來打量著狀況,我示意奔跑中的小男生們安靜、蹲下、注意看……然後自己趴下匍匐接近,用手機拍下這幾張記錄,距離非常近,光線如此美好,大家如此配合,沒有尖叫聲,沒有嘰嘰喳喳,沒有驚慌失措,一次短暫卻無比美好的相遇,互相尊重,以禮相待,短短1~2分鐘的時間,像是被凍結了一樣,如夢一場。」 又有一回,聽到營隊的孩子跟家長說,以後要成為像老師一樣的人,將目光放在2、30年後的林俊豪總算有了盼頭,他知道自己和夥伴多年的努力沒有白費。 林俊豪感嘆,光有夢想是不夠的,善意擘劃的願景也不一定美好,物種「引入」的風險原本就高,更多的嚴謹討論與評估,需要多方的論述加上溝通,才能避免這種尷尬又難解的狀況發生。 寂寞方舟夥伴們的共同期待是,到了所有人都有環境倫理、動物福利觀念的那天,流浪動物的問題,自然而然地消失,方舟也就可以停止運作,即使那一天遙遙無期,在此之前,依舊只能懷抱希望步步前行。 寂寞方舟夥伴們的共同期待是,到所有人都有環境倫理、動物福利觀念的那天,流浪動物的問題,自然而然地消失,方舟也就可以停止運作了……。 出處:Amazing Pingtung 2023/4月號

  • 為地球珍惜每一口食物 屏東舉辦惜食大賽

    根據聯合國統計,全球的食物在進入肚子前,已有1/3在生產、收割、運送、消費的過程中被浪費了,且其中超過50%的食物浪費是集中在餐廳及消費者端,而大量的食物廢棄物,會產生廚餘、溫室氣體排放等環境問題,都會嚴重增加地球環境的負擔。 屏東縣政府環保局7月22日特別辦理全縣第一次的「食全食美」惜食料理食譜暨教學方案比賽,激發民眾發揮創意,將惜食融入美食、融入生活。周春米縣長表示,屏東縣政府積極從社區、學校等各方面進行環境教育,提升全民的惜食素養、低碳飲食與淨零綠生活等環保永續觀念,也鼓勵大家珍惜每一口食物,只要每減少一點食物浪費,就能為地球環境多盡一分心力。 這項惜食比賽分為「惜食料理食譜組」、「惜食教案組」,吸引不少民間高手報名,經過專家初審後,選出15組「惜食料理食譜組」、4組「惜食教案組」選手進入第二階段比賽。 其中,食譜組的米其林惜食大廚,必須從10 種當季食材高麗菜、花椰菜、長豇豆(菜豆)、胡瓜、胡蘿蔔、茄子、甜椒、結球白菜、碗豆、箭竹筍,挑選至少 2 種以上指定食材現場烹煮,展現「食當季、吃在地、零廚餘」的惜食理念。 「食物是一種寶貴的資源,每一塊肉、每一葉蔬菜,都代表了生產者的辛勞和環境的付出,我們要學會尊重食物」,環保局長顏幸苑也參加這場比賽,她穿起廚師服親自下廚,運用胡蘿蔔、箭竹筍、長豇豆及三層肉炒出一道「三彩三層肉」美味佳餚,完全沒有留下一點剩餘食材,與參賽選手們一起倡導及展現惜食的理念。 食譜組比賽結果為:第1名「謝明勳的作品瑰麗鮮果交響」、第2名「戴寧儀的作品我們家的惜食餐桌(養生蔬果健康料理餐)」、第3名「江羿祐的作品酥脆棒棒糖」。優秀單位有3組,包括「洪萱庭的作品黃金雀巢茄子球」、「黃麗晶的作品喜事臨門」、「施黃快的作品瓜豆真健康」,以及9組佳作。 惜食教案組比賽隊伍則成為惜食教學大使,將十大惜食行動「主動說、可以選、可打包、吃格外、吃全食(零廚餘)、吃在地、惜食材、愛地球、愛分享、愛推廣」透過創作及編輯製成教學方案與影片,讓民眾可以透過課程、活動或影片宣導就能得到惜食的知識與觀念。 教案組結果由「鍾怡音的作品惜食幼學堂,攜手愛地球」獲得第1名,第2名「李馨柔、簡郁娟的作品食空之旅」、第3名「許育綾、毛湘婷、陳素貞的作品挽毛豆、食毛豆、耍毛豆(閩南語)」、佳作「許芷瑄的作品食在有趣」。本次比賽獲得第一名的參賽選手,也將代表屏東縣參加行政院環保署9月份的全國競賽。 出處:縣府環保局

  • 最時髦的古早髮廊

    聽說屏東市有間嘉嘉男女髮廊,設計師都是阿嬤級,引人好奇。任憑在網路搜尋半天,Google條列多個縣市嘉嘉,臉書、IG到LINE熱點,無所不包,唯獨屏東嘉嘉,除了統編、負責人,沒更多線索。到店後,老闆娘嚴儀眉一句「我們最早開在福建路」,彷如電流激化前額葉,讓人把記憶一點一點提取出來。 故事得從福建路說起,嘉嘉那時離中正路、公園路的太平洋百貨不到3百公尺,在繁華市中心,但三角窗金店面當年可還是屏東縣政府,百貨開業已是後來的事。 記憶中去嘉嘉好幾次,在那個還有髮禁的高中年代,總得拜託福利社阿姨別把平頭推太高,一次20元,多在課後,牽腳踏車陪女友去找等洗頭的媽媽。女友說,嘉嘉客人多到得排隊。她沒問過媽媽洗頭要多少錢,只聽說走得進嘉嘉的人都非一般,至少不是家裡還得做代工那種。 那個美髮院的燦燦黃金年代 「那是嘉嘉的黃金年代!」嚴儀眉回憶,媽媽陳金鳳1968年創業時,肚裡還懷著大姐。店裡生意好時學徒有38個,分成仕女部、男賓部,洗剪染燙到修容、護膚、修甲都有,還請了阿姨專門打掃、煮食供餐,連時下連鎖沙龍也少見。 她家五姐妹相繼出生,傳統習俗要孕婦別碰刀剪,媽媽忙到只能聽聽。 已當阿嬤的唐麗琴當時是洗頭小妹,如今已是老師傅,「嘉嘉樓高七層半,可是那時最高的建築!」她說時眼裡放光,好像進嘉嘉當學徒,一顆一顆頭慢慢洗,就能在年少歲月匍匐前進,走過艱困年代脫貧的天堂路。 那時市區大半在空軍航道下方,建築有高度限制。陳金鳳一介女流,拚出高樓,靠的是與生俱來的女身男命基因,層層累積。 她出身林邊小地主之家,生活過得去,因三七五減租等土地改革政策,命運才被改寫。為幫攢家計,小學沒畢業到市場賣魚,不甘家族運途陷於枯魚之肆,14歲隻身到最老牌的大上海髮廊當學徒,22歲跟同期學技的先生開了嘉嘉。 邱張美惠當時就是常客,洗到今年89歲。她形容那個經濟剛起飛的年代,「月薪一千多快兩千,洗顆頭要50,有錢人突然多起來,有時排隊洗頭還排到吵起來」。當年市區最時髦的髮廊有三家,都是夫妻攜手創業,關起門來各有故事。這些當今稱為八卦的談資,都是洗髮聽來的。 跟著跑的主顧從高官到市井 嚴儀眉當時年紀小,只記得爸爸後來常坐櫃台收帳,媽媽得泡茶招待客人。她長大才知道,那些被特別款待的叔伯有官員有民代,背景非一般。 陳金鳳八面玲瓏,洗剪燙染積聚的資財加上人脈,運營風風火火。但做髮廊怎麼會不清楚,青絲再密終會隨年歲凋零。盛極而衰是常態,台灣錢淹腳目的年代結束,往常股市收盤就到髮廊報到,笑臉盈盈的客人少來了。1997年起騎機車強制戴安全帽,客人再掉一半,簡直要髮廊半條命。 「印象中媽媽後來就不再留長髮了。」嚴儀眉說,她剪短頭髮,看來俐落,更逆齡,帶著嘉嘉招牌,以及跟她一路打拚,從洗頭小妹磨到獨當一面的師傅、修甲師搬遷再搬遷,最後落腳中正路成就今時模樣。 五月已是高溫的週末,一位從政壇隱退的前立委剪完髮剛走,髮廊裡坐滿大齡祖嬤,多數髮際線都高了,有些滿頭霜白;昔日布莊千金移居高雄,硬要兒子開車載來,還有人得靠外傭攙扶;雖然有人失智,反應搭腔都落拍,但空隙多被笑聲填滿。髮廊角落有座大型鐵製卡架,當年插滿員工出勤卡,如今換上熟客會員卡。 簡秀美當阿嬤了,一頭烏黑格外搶眼,「都幾歲人了,當然染的」說的理直氣壯。年輕出入嘉嘉到現在,髮型隨身份一再轉變,她唯一的堅持是,出門就得吹整的有型有款又體面,「不上膠,撐到下次洗頭前都好看,只有這裡了」。 嘉嘉不只是髮廊 更是家 這些嘉嘉的故事,兩年多前,差點因陳金鳳罹癌病逝寫下終章。她好強,連店裡姐妹也鮮少知道病況。只看到,最後幾年老闆娘剃光頭髮,帶著皈依後師父給的法名,在女兒家與醫院輪流住著,算修行。 嚴儀眉直言,姐妹各有家庭,都有事業拚,又沒住屏東,勞心照管髮廊,算不上一門好生意。但嘉嘉不只是髮廊,是家。姐妹很快決定:只要師傅在,客人願意來,就繼續。最後由她代表接下負責人,多數時候遠端控管,現場運營由老師傅合議。 即便如此,她們的經營態度也不是店門打開就好的那種。嚴儀眉笑說,「媽媽一直把女兒當兒子養」,要她們獨立自主,不可得過且過。她們最近決定局部裝修,希望髮廊開起來該有個樣子,不求鴻圖大展,但要維持媽媽的風格跟品質。 嘉嘉故事還能寫多久?沒人能預言。當年的常客沒臉書沒IG,來不及打卡留美照,讓Google記錄,經過這次的探訪,至少能夠有底了。 嘉嘉男女髮廊│屏東市中正路238號 出處:Amazing Pingtung 2023/6月號

  • 太陽之手製餅一甲子

    Since 1933 東港鎮延平老街的老餅鋪秀香珍餅店,年不滿百,雖未達期頤之年,但,90年的資歷也夠嗆了,光是看著店內一只只字跡斑駁的紅色木盛,曾為多少人們注入生命的甜,以古法手製的綿滑糕餅,是最勾人滋味。 店門前的騎樓下,成排的罐頭塔下,一只只老蒸籠正在接受日光浴, 入口處的架上,放著為數不多的古早味大餅,靜默的老舖子,只見光影流動, 乍看,這家老舖子已經被潮流吞沒, 殊不知,老宅後方的工作區一大清早就已動了起來。 糕餅文化是台灣的記憶,老街上、古廟旁,總少不了糕餅店,餅不只是餅,而是一種文化,代表一種禮制,臺灣三大節日、神明慶典,總得獻上滿滿的壽桃、餅、糕,此外,滿月的紅圓、收涎的鹹光餅、文定的大餅……亦層層堆疊成塔,見證人生,撥開餅皮,嚐甜品鹹,福氣高疊。 時代總是毫不留情地向前行,西式精巧點心登場,古樸的傳統大餅需求銳減,能夠活著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好在,東港的廟宇多,神明祭祀活動輪流登場,讓這家老舖子有了存在的價值,甚或,依舊有不少人家偏好古早味,結婚、喜慶、祝壽,秀香珍的幸福餅依舊是首選,冬瓜肉餅、龍鳳酥餅、糕仔、米荖……許多新生代聽都沒聽過,秀香珍依舊在老桌上,手製這些老味道。 75歲的張朝來是秀香珍的二代掌門,工作檯就是他的遊戲場,從10歲就開始打麵粉做蛋糕,送到武市販售,是65年糕餅人生的起點。 張朝來拉開抽屜,拿出一本資料夾,滿滿的證照、獎狀、證書,宛若臺灣糕餅產業半世紀的發展縮影,其中,74年取得丙級烘焙技術士證,編號是33號,是國內第一批取得證照的烘焙職人,79年拿下乙級證照,編號320號,光是數字的論資排輩,就知道他在臺灣糕餅業界的元老級地位。 30多年後,身為台灣糕餅工會理事長的他,在年輕幹部推舉下,照樣參加國際裁判考試,考前抱佛腳,發憤苦讀110頁的題庫,最近順利取得國際裁判的資格,這樣窮究到底的職人精神,正是他能在糕餅界屹立的原因。 張朝來笑著說,他除了一身專業,其他什麼都沒有,一身做餅的硬本事是他這輩子最大的靠山,就連幾近失傳的糕餅做法,他信手拈來就是傳奇,其中,糖塔更是一絕。 民間有句俗話「爐主得塔,頭家得獸」,從前拜天公或神明生辰,祭祀必有糖塔上桌,「一爐四頭家」正是廟方贈與爐主、頭家的禮物,通常會在祭祀結束分而食之,可為大家帶來平安,不過,製作糖塔學問大,模具講究,為了重現糖塔的樣貌,他將束之高閣,傳承三代的舊模具取出,部分模具的圖案幾乎被磨平,張朝來說,現在找不太到製作模具的師傅,未來這些模具可能會成為難以尋覓的文化物件。 傳統糖塔模具形式上窄下寬, 模具內圖騰有麒麟、豹、獅子、雞等四種, 後來演變為龍與鳳最多, 兩兩一對象徵「龍鳳呈祥」。 熟稔糖塔製作的張朝來說,需用大量特級白砂糖熬製糖漿,溫度須達110到130度以上,完全不帶水分後,加入紅色食用色素,再將糖漿灌入模具,糖體才會挺而不化,除了耗時,溫度極高,容易燙傷,亦曾有同行製作時不慎被灼傷,他不吝分享自家的製作訣竅,不過近年祭祀文化衰退,坊間出現各種替代品,糖塔模靜靜地放在架上,鮮少有出場的機會。 店舖至今常態供應的古早點心是糕仔,這是農村時期豐收時才捨得吃的點心,以糯米粉添加綠豆粉、糖、蜜餞,再放到蒸籠高溫蒸熟,口感Q彈,且有淡淡香氣,不少老人家經過餅舖,仍會買回家打牙祭。 回想起糕餅的黃金年代,張朝來無限唏噓,他說,傳統糕餅口味繁多,從花生糖、壽桃、喜餅、蛋糕、糕仔粿……婚喪喜慶,其中的主力是喜餅,這項糕點是由餅皮與內餡組成,須以手工揉麵來減少麵糰內的氣泡,這種做法的餅皮,咬一口層層分明,口感紮實綿密,香酥即化,是捎來幸福的糕點,拆封時,空氣中濃郁的香氣至今仍留在無數人的記憶深處。 每逢春節、中秋等節慶,市場需求量大增,一天睡幾個小時是常態,張朝來說,2、30年前,在那個糕餅的黃金時期,全台各地都有訂單,當時有4家店,全家人日以繼夜的製餅,他曾經做完餅後,深夜12點開車送餅到台北,6點送抵後又趕回屏東繼續征戰下一單。 傳統糕餅餡料偏甜,沙泥易出現過油、過燥與厚重感,一旦甜味搶過了頭,會讓口感呈現單調且膩口,無法嚐出餅皮與餡料的層次,因此餅皮鬆酥與內餡口感成了箇中學問,得靠技術與經驗。 張朝來說,這門學問可不是食譜標註的幾斤幾兩幾克的數字可以解決,尤其餡料是糕餅的靈魂,不管時代怎麼變,最基本的組成主要是紅豆沙、綠豆沙等豆沙泥狀餡料,每家的調料始終是糕餅店生存的秘密武器。 張朝來說,屏東餅舖一度高達345家,如今只剩136家,他也只能固守老店本舖。 秀香珍之所以存活至今,主要是因為東港的廟宇林立,加上現在的餅店已無法或不會生產傳統大餅,所以他幫同行代工,所以能夠存活至今,此外,餅店與時俱進,用料轉向低糖、低油,張朝來說,原本1斤粉會配1斤糖,如今只剩6到8兩糖,含糖量約過去一半,甚至減了3分之2,以貼近現代人的口味。 張朝來最自豪的,是靠著一身功夫,栽培了子女,且多赴國外留學,有了自己的一片天,但,大學主修市場流通與應用外語雙學位的么子張文豪,最讓張朝來安慰,在老舖前景未明下,為了照顧年邁雙親,又捨不下老字號,放棄出國念書或出外闖蕩的念頭,當兵後返家接棒,幾年下來,已能獨立作業,且為傳統糕餅產業注入新血,獲獎連連。 如今,後繼有人的老餅鋪,正以全新的面貌前進,穩步邁向秀香珍的百年。 餅店與時俱進,用料轉向低糖、低油,原本1斤粉會配1斤糖,如今只剩6到8兩糖,含糖量約過去一半,甚至減了三分之二,以貼近現代人的口味。 秀香珍餅店|屏東縣東港鎮延平路58號 出處:Amazing Pingtung 2023/4月號

  • 排灣部落裡的客庄醫生

    問題向來沒那麼簡單,聽見問題,深入追問前因後果,精確鑑別診斷,再衛教敦促恢復健康,武潭部落的家醫聽診器相信,這能夠解決八成的門診病灶;再往深處聆聽,可以聽見醫病的信任感,還可以聽見痊癒的笑聲。 武潭部落,你今天還好嗎? :pai qiladju(請坐!) :tjialj(醫生,我肚子疼。) 幸好診所裡的護士都是排灣部落的孩子,靠她們翻譯,葉明勳醫師聽得懂病人哪裡不舒服,在山裡待了23年,耳濡目染也逐漸學會簡單的排灣族語問候,和基本症狀、部位單字,接著他解釋要幫病人驗肝功能。 Maljimalji. Djavadavay(謝謝醫生,辛苦了。) Galjuanga(小心慢走。) 來自新埤客庄醫生的葉明勳,初來到泰武時人生地不熟,還好武潭部落不算太深山,距離內埔、萬巒、竹田客家庄不遠,至於更深的山地鄉武潭部落,醫病關係還需要時間慢慢來。 畢竟病人要把身體交給醫生,部落耆老懷抱出生滿月的小孫子走進診所,看診前會默唸禱告,祈禱治療奏效,看診結束後也禱告謝天,相信主引領的醫生是適合的,「一來一往的對話才有信任感。」葉明勳淡定地說,看診要敘述病人的主訴,一一解答疑難雜症、傳達衛教概念。 身體健康好轉了,病人就再多信任醫生一分。 葉明勳診所剛開業時,還沒什麼病人,他表定看診到晚上八點半,下午診偶爾可以抽空追蹤病人病情,心裡掛念幾位病人不放心,還騎車繞到病人家裡探視。久而久之,山地鄉慢慢熟悉這位平地來的客家醫生。 病人在脆弱時特別依賴某種寄託,所以山地原鄉總是輕聲喚著,屏東基督教醫院是「我們的醫院」,尋求信仰的心靈安定,感覺離三地門的家很近,許多山地姑娘在醫院當護理師,而葉明勳這位客家醫生也是來自屏東基督教醫院。 他在屏東基督教醫院的家醫科,當時醫院剛成立原住民特別門診,義診車每周下鄉巡迴來義、泰武、瑪家、三地門等部落,把需要看病的患者載來醫院,而葉明勳要輪值看診,開始認識以前全然陌生的病人們,也才知道泰武在哪裡、來義在哪裡。 是惦記偏鄉醫療資源缺乏才來泰武開業?「哈哈!大概很少人會這樣想。」葉明勳沒想那麼美好,不敢說是仿效史懷哲醫生,胸懷什麼「人道大愛」遠大理想情操,他有一家妻小要照顧,他也兜兜轉轉考慮過萬巒鄉、長治香揚村、潭頭村、三地門鄉賽嘉村,泰武鄉只有衛生所,他心想,應該會需要一間診所吧? 否則部落裡的人們犯慢性病,只能勉強去衛生所,再嚴重一點的急症、注射預防針,寧可到平地醫院就診。 大武山腳下,早已經習慣長途跋涉到醫院看診,「騎摩托車下山20分鐘很快、很近。」 當時泰武鄉沒有牙醫師,萬巒鄉有一位,再遠就得跑到潮州、內埔。就算牙齒再疼,也要預約排隊慢慢等,更別提大武深山裡舊泰武部落的人們了。 在葉明勳初來乍到時,泰武鄉部落就這條蜿蜒大路,附近沒什麼人煙。 大醫院的醫師也要練習捲起袖子,張羅診間以外的庶務雜事,小至紗布棉花的庫存盤點,拮据衡量買個超音波儀器得花30幾萬,那時他家裡兩個孩子出生,葉明勳隻身一人往返山上、山下。反倒是醫生娘更豁達,「反正就當成在部落行醫兩年吧!」 醫生娘照顧家裡,也照顧泰武鄉唯一的診所。那時候,泰武鄉還沒有消防分隊救護車,急症救護都要靠內埔、佳佐支援送醫,葉明勳診間裡有位病人胸悶,心電圖呈現急性冠狀動脈的前兆,必須緊急送醫,沒時間再等救護車來,醫生娘二話不說飆車載病人送醫。 大武山上的部落人們如果病了,真的離醫生好遠。醫院診療車到不了的深山,就讓救護車載,再更深處的話,還有部落長老教會的福音車載,福音車載生病的人到醫院急診,心急如焚的家屬圍著病床祈禱。 由於深深知道福音車是重要的依靠,葉明勳在診所開業之初,義無反顧捐贈一輛得利卡福音車給武潭長老教會。 後來在屏東伯大尼育幼院院訊得知,育幼院福音車也老舊、常常故障,但育幼院裡身心障礙、蒙古症的院童卻又不能沒有福音車載,殘疾的院童常常得踉踉蹌蹌合力推動拋錨的福音車,「心裡莫名有股悸動糾結。」於是,和醫生娘商量,省一點,應該勉強可以再捐一輛福音車。 「感恩還有能力做。」醫生和醫生娘各自默默地想。 後來某天,葉明勳一如既往,從診所沿著沿山公路開,路口沒有紅綠燈、閃光燈號,兩旁種滿檳榔樹,車頭若非緩緩探出去,根本看不見左右來車。他想到沿山公路常有車禍死傷事故,還能做些什麼?就在路口裝置轉角鏡吧。陸續在萬安村,馬士部落,佳平村,武潭村,平和村入口豎立轉角鏡,直到這幾年有紅綠燈,才功成身退。 車停好,葉明勳沿武潭國小附設幼兒園走,欄杆不夠高,不遠處的武潭國小,樓梯扶手好像不太夠。想到學生雨天走樓梯可能滑倒、被龜裂瓷磚割傷,或孩子遊戲時容易摔出欄杆外,不由得突然心驚膽顫,他只想趕緊聯絡校長、鐵工,加強扶手和欄杆高度,點上太陽能自動照明燈才稍微安心。 走著、走著,他又路過武潭活動廣場,公廁衛生髒亂不堪,蚊蠅揮之不去,乾脆和村長及社區發展協會討論,由他全額贊助重整廁所,新增加女廁一間,無障礙廁所一間,以及四座男生小便池。 就連診所門口水溝蓋上生鏽外露的鐵片,葉明勳都擔心路人跌倒受傷。這些修路點燈不是該由「大人」來操心嗎?連醫生娘都有點納悶。葉明勳的邏輯很簡單直接,「這條路我天天走,舉手之勞又能省去繁瑣程序,那就我來做吧!不想等到憾事發生再來後悔。」 看見問題,忽視就是一種冷漠。與其只能等待,等待計畫經費,等待改變遙遙無期,做就對了,開心就好,醫生的工作還是照顧好病人。 所以當他發現許多萬巒的老人家,拄著崎嶇變形的竹子、樹枝、拖把當拐杖,一跛一跛來診所看診,不符合人體工學,很明顯根本沒辦法握緊使力,容易重心不穩滑倒,葉明勳又忍不住操煩了,掏腰包贈送1,200支拐杖,分頭發送附近各個村子,甚至門診瞥見拐杖頭磨損不堪使用,他還免費更換拐杖頭,就怕老人家拐杖不穩滑倒危險。 「明明看見問題存在,如果沒去解決,萬一有人因此受傷,一定會難過,想說如果有多做一點的話……。」 有傷病,人們理所當然會找醫生。而身為醫生,是不是無法冷漠地忽視病癥?葉明勳很清楚認知家醫本業,醫生就只是在照顧健康,無論是診療、醫療用藥、衛教,都在減緩步入危險的機會,防範治療於發作之前。 就像有胸悶前兆,就算心電圖查無異常,不等於沒有風險。葉明勳只是一個小小的家醫師,視病情給予舌下錠延緩病程,然後盡快送醫「對症下藥」,深怕誤判錯失黃金時機。 葉明勳看部落老人日間缺乏長照,曾經想弄個陽春的長照場所,也許可以再築個公共澡堂,不過仔細評估風險後,他怕滑倒摔傷危險而作罷,「想法很多,有些會實現,有些不會。」醫生保守並非沒有道理。 「我不喜歡那麼簡單,所以選擇家醫科。」葉明勳記得他當初行醫初心,家醫診療往往是一連串複雜的推理判斷,必須醫者耐心摸索病症的前因後果,走入病人的習慣,走入病人的生活,這也是他走入泰武鄉的原因。 他記得有位伯母長期偏頭痛,反覆一直找不出原因,直到了解他們家庭生活習慣,推測大概是因為先生工作場域有過敏原,全家衣服混在一起洗,引發過敏體質反應。果然衣服分開洗之後,伯母的偏頭痛就不藥而癒。 還有熟識的朋友女兒頸部淋巴結腫大,服用抗生素後病情仍起起伏伏,本來還準備切片檢查,孩子渾身的害怕顫抖,後來葉明勳深入會診聊聊,聯想到病人家裡剛裝潢施工,推測是室內不通風,藏在木作裝潢裡的甲醛防腐劑不停在室內循環,刺激淋巴結症狀。 「很多缺口,光是填補就得耗盡所有心力,如果還沒辦法照顧細節,那就我去彌補。」一如他行醫的邏輯,家醫能做的就是揣摩生病的前因後果,精準判斷後,操作簡單的醫療措施緩解症狀,再找方法解決。 問題持續存在,一定要找背後真正的原因,予以對症下藥,不能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葉明勳和泰武鄉的醫病關係就在聽診、看診、問診裡,慢慢建立起來,「再多問一句,病人信任黏著度就會增加。」 葉明勳在泰武行醫23年,不願未來退休時,留給地方的還是一片空白,才來捫心自問究竟做過些什麼。旁人或許無法理解醫生為什麼要捐贈電鋼琴、贊助繪畫寫生比賽,但他已經想像到,綠鋼琴悠揚樂聲在泰武鄉迴盪,至少把快樂留下。明明可以做,為什麼不做? 出處:Amazing Pingtung 2023/4月號

  • 東港迎王平安祭典甲辰正科王船開光點睛

    三年一科的國家無形文化資產「東港迎王平安祭典」明年(2024年)即將登場,祭典中最重要的法器王船去年11月底開始建造,今年4月完工,本科王船造價約1200萬元,7月24日上午在東港東隆宮舉行甲辰正科「王船開光點睛」儀式,包括縣長周春米、議長周典論、東港東隆宮董事長潘慶士、甲辰正科大總理鄭春忠等人在王船廠前進行剪綵,並為王船開光點睛,正式宣告祭典開始。 縣長周春米表示,一早來到東港東隆宮參拜溫府千歲和中軍府,眾人並在良辰吉時見證王船開光點睛,祈求全台灣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次的杜蘇芮颱風能夠平安度過,東港東隆宮甲辰正科王船點睛大典,也為明年迎王平安祭典揭開序幕,歡迎全世界的好朋友一起來到東港,認識宗教傳統文化之美。 上午9點吉時一到,由副縣長黃國榮為首的「點睛官」左手持辟邪鏡,右手拿硃砂筆,依續在王船各處,點上代表平安避邪的硃砂,其中最重要的「主龍眼」由副縣長黃國榮及祭典大總理鄭春忠負責完成。 王船是由東隆宫設計科長蔡文化董事帶領80多位來自東港、小琉球造船師傅,每人奉獻數天至數月建造,船體完工後再由彩繪師彩繪,建造人員均為義工服務。王船以越南檜木、烏心石木、柳安木等木材,採傳統木造漁船技術,建造仿中式三桅古帆船,總長約46尺6寸,船艏船艉高度約13至14呎,開光後的「王船大爺」將放在東隆宮旁的王船廠裡,供信眾參香祭拜。 儀式中最吸引信眾的就是「撒糖果、丟麻糬」,象徵漁夫拋餌引誘魚群,信眾搶接糖果、麻糬就像魚群爭相吃餌,有豐收滿載的寓意。信眾們自備水桶、紙箱,糖果、麻糬從台上拋下時,爭相搶接討個吉利,掀起一波高潮。 東隆宮董事長潘慶士感謝所有王船組造船師傅無私的奉獻付出,王船開光後將正式開放讓信眾參香祭拜以及奉獻添載,也象徵東隆宮明年迎王平安祭典活動正式啟動。誠摯歡迎全國民眾南下東港東隆宮參拜向溫府千歲祈福,同時欣賞東港王船師傅精湛的工藝,以及一睹王船華麗的身影與風采。 出處:縣府傳播暨國際事務處

  • 《Samiling的記憶》雙個展感受排灣文化極致之美

    屏東三地門藝術家Pakedavai Zepule (包梅芳)與Dabillyan Aliss (潘泓)母子,以《Samiling的記憶》為主題,即日起至9月10日於屏東美術館,合作展出兩代間對於部落記憶的創作。包梅芳透過畫作記錄部落植物,訴說美麗的排灣傳說;潘泓將傳統圖文描繪於圓傘,乍看像排灣族女孩的雲肩,展區四十多件作品,是部落美學的呈現,亦是文化記憶的傳承。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表示,藝術家包梅芳來自於三地門鄉Pakedavai貴族家族,38年的教職生涯,致力於部落美術教育與文化復振,退休後更全心復育部落傳統植物。在她50多年的繪畫歲月,一一將部落的Lakarau花環記憶畫下來。花環在部落祭典儀式裡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且花環上的每一種植物,都有它象徵的意義。這次展覽呈現她彩筆下Lakarau綻放的藝術火花。 與母親共同展出的潘泓,從小展現繪畫天份,他將傳統服飾上的人頭圖紋、蛇紋、十字、花草紋、人像紋,重新轉化、彩繪在一把把圓傘上面,每把傘皆是一個部落隆重與身分詮釋,以獨一無二的創作形式,將排灣族珍貴文化一一珍藏在《傘亮的祝福》展覽中。 女兒潘洵也是此次展覽策展人,她表示,排灣族語 Samiling,形容排灣族人對於生活與美感的追求,隨心感受,自然山林存在於生活之中。兩位藝術家以各自的創作,傳遞著samiling記憶的豐富內涵,藉由展覽分享,讓傳統的生活智慧、美好的文化記憶可以被珍惜、被看見。 出處:縣府文化處

  • 萬年溪畔的夢工場

    韓國少女時代主唱太妍1989年初出生,那年快年終,泰勒絲(Taylor Swift)在美國賓州小鎮呱呱墜地。她們的聲音,透過網路科技穿透東西。世界變扁平,靠的也是那年被拋出的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概念。 那一年,新潮錄音室在台灣最南端創立,是34年前屏東僅見的專業錄音室。其時數位浪潮濫觴猶在實驗室蠢動,老闆蘇一福以類比訊號記錄聲音。一套錄音設備抵過一棟透天,他賭上身家創業,只因不甘年少夢想化為煙塵。 「沒辦法!就年輕時有星夢!」蘇一福憶往,年過半百仍靦腆。他笑稱,從小愛唱,對自己的聲音也有信心,高工畢業掏出積蓄找間錄音室錄唱。心裡盤算或許可以靠一卷試唱帶敲開星路,他自評唱功達九十分,但聽錄唱成果僅勉強及格。 難堪成果讓星夢暫畫休止符,但他並非凡事內部歸因的性格,蘇一福笑說:「還是覺得自己唱得不錯,問題在錄音師!」帶著半殘的星夢北漂工作,他到西餐廳應徵服務生學習駐唱歌手的歌唱技巧,主管還沒面談,先冷冷拋句「男服務生起碼也要一百七十五」。他是搆一百七但不到五,剎時周身瀰漫一陣冷空氣,連星夢也凍成冰晶。 他後來老老實實到紡織廠做工,認識老婆潘秀敏。兩人婚後決定回故鄉創業,蘇一福惦記當年夢,心想「要是碰到好一點的錄音師,生命也許不同」,就這樣請台北錄音室老師教導並自力摸索,孵出屏東第一間專業錄音室。 那確是夢工場。關上錄音室厚重隔音門,屏氣凝神的可能是想為民喉舌的代表、議員,甚至跨越藍綠的縣長候選人;也可能是想藉一段30秒錄音大發利市的店家商號;還有離島來的大學生,在麥克風前一遍遍模仿張學友唱腔,做著蘇一福年輕時的夢。 30多年走來,錄音室三度易址,錄音設備換了四套,從類比走向數位,盤帶、卡式、匣式……都走進歷史了,聲音卻被跨時空保存下來。蘇一福很自豪,候選人要拜票,不分黨派都會走進他的錄音室,因為他有把握把他們的音色調教得有溫度;屏東出身的歌手從楊哲、王建傑到彭佳慧,也都在他錄音室磨過;甚至連潘秀敏也被磨成配音員,成為有聲版選舉公報專業戶。 有些被保留下來的聲音無關夢想,僅是微渺的心願。有重病的媽媽,在麥克風前錄下給孩子的片段話語,願媽媽的聲音陪孩子一路往前;也有即將氣切的爸爸,趁手術前為孩子錄下童話故事,祈求未來可能無聲的歲月裡仍有奇幻。 這些聲響都在新潮錄音室被保留下來。在智慧手機成為隨身標配,無時不刻可錄音的年代,是什麼牽引人進錄音室?蘇一福說,雖然星夢沒圓,他對自己的音感仍有自信的,能把聲音調校到美好不失真,應是主因,讓人仍願尋聲而來。 出處:Amazing Pingtung 2023/4月號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