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陋室雅趣 玩物的識貨人

  • 作家相片: 屏風小編
    屏風小編
  • 2024年10月29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玩──行內人稱收藏為玩,

初次照面問:你玩什麼?意思是,你收藏什麼。


嘎唧―推開斑駁古董二片門,登門踏入潮州小鎮「人文懷舊美學生活空間」。和小鎮耆老――王志明初次見面,「你好,冒昧請問,你玩什麼?」他指了指,這扇陳舊的木門,也是他的玩意兒。


矮木櫃斜掛一只小牌匾,也是蒐藏來的,寫著「恕不賒欠。」不免俗地,民藝古玩收藏的行規亦是如此,玩這行的規矩,原本就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王志明以前只是蒐藏家,慢慢做起買賣生意,道上規矩,他很懂得。


牆上一幀幀電影畫報真跡收藏,至少都要價上萬元。1964年上映、由邵羅輝導演的經典台語電影《牛伯伯》,改編自漫畫家牛哥的同名漫畫,畫報風格如同漫畫般詼諧逗趣。這齣戲,王志明隱約印象有在戲院看過。


順著《牛伯伯》、《黃昏故鄉》畫報,走入《深情難了》黑膠唱片,恍惚栽進時間的洪流。抬頭看見絕版的吉祥物「大同寶寶」,彷彿漂流在一九七○年代載浮載沉。不起眼的角落,還有美援時代艱苦惜物痕跡,衣架吊著麵粉麻布袋縫成的吊嘎、短褲。



或許因為從前不曾擁有,壓抑已久的羨慕、渴望、憧憬嚮往湧上心頭,那些有錢人的玩意兒,養成收藏的癮。


你不識貨的 卻是另一個人的寶貝


輕輕撫摸櫥櫃門扇的雕花和手工玻璃畫,難掩昂貴高級韻味。牆角邊,有張精雕細琢的眠床臥榻,全是肖楠木、檜木,是王志明從里港望族「藍家」買來的老物件。當年萬丹豪紳李家古厝釋出藏品,玩意兒古樸,他也略有收藏一二。


腳邊堆放著台灣現代畫壇名家劉啟祥、楊三郎、席德進的仿畫作。就算只是摹仿品,其繪畫筆鋒細膩,還稱得是上品,王志明如數家珍細述藝術史。


賞玩 日常俯拾皆是講究雅致


走到原木泡茶桌,王志明緩緩坐下來,悠悠沏一壺奇萊山的春茶,細細地品。這玩茶超過40年的老茶痴,茶葉亦是他的蒐藏品,普洱、烏龍、青茶皆有涉略,他說採茶海拔愈高、茶葉愈值錢。談話間,不少街坊登門買茶米,不愧識貨人。


原木茶桌在茶湯潤澤下,愈發光亮;喝茶人講究的是氛圍雅致。王明志從抽屜木盒拿出珍藏的銀濾器把玩,他不覺遙想到,蒐藏最初的原點,大概是從警職後,買的第一只宜興紫砂壺,豬肝暗紅壺體,壺側一抹紅中帶紫的天然窯變色澤。


啜著茶,他坐在廳內一隅的單人沙發上,膝前擺了張小茶几和電視機,書桌上壓著幾張老舊相片,想到派駐恆春、綠島、金門的過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偶爾凝視新入手收藏名畫家曾孝德的掛畫《排灣公主》,順手拾起書櫃上的山形雅石玩賞。



旁若無人地把玩一陣子,偶然抬起頭,他視線落在牆上那幅裱框畫,是名畫家劉子仁的《墨荷》,墨色姿態濃淡相宜。聽說,行家不成文的審美,讚歎唯有書法大家高翔的隸書,能與劉子仁筆下的墨荷相映成趣。


雅趣信手拈來,王明志又在書架翻翻找找,找出一本國寶級荷花大師張杰的花卉精裝畫冊。他記得,當年大師昭告封筆,轟動收藏界,封筆作連紙質、顏料皆講究,拍賣價格飆上一幅12萬6千8百元,他並沒有追價收藏。光只是一頁頁翻覽精裝畫冊,惦惦品味灑脫靈動的筆觸,就能夠心滿意足地一笑。



收藏家的情深言淺:終有留不住的那天


放下畫冊,他再回沖一壺茶。等待的時間,剛好在蒐藏品時空中神遊,牆上字畫都「有名有姓」,不起眼角落的藝術品也說得出名堂,茶桌上的茶壺,是頤壺,若能搭配純銀茶器,甚是好。就連藏放在櫃子深處的小小珠寶匣,工藝絲毫不馬虎,是名為「景泰藍」的銅胎掐絲琺瑯。



收藏成性,活在收藏堆裡,藏家會活得愈發考究?王志明很誠實地問自己,大概還是因為喜歡吧。即便收藏家的性格可能因迷戀、執著、占有欲等複雜人性情感面,變得難以揣摩,但玩物的本質不變吧!


他說,收藏是發自內心的嗜好,直到企及某個境界,會自然而然流露收藏家的態度。現在收藏之於王志明,始於念舊,慢慢內化成了價值觀,信仰著「用之美」。


王志明說不出最寶貝的收藏品,「每件都是寶貝,才會想擁有。」卻沒有絕對寶貝到不願割捨的「非賣

品」。


愈收藏,愈看淡了人生的執著,他悟出人生道理:身外之物都只是暫時擁有,總有一天,人會離開地球,收藏品遲早變成別人的玩物。世間萬物可有可無,於是懂得放下。


比起將收藏品完美保護在高聳象牙塔,鎖進玻璃展示櫃,從此不見天日,只得仰望卻難以接近,王志明更願意自在灑脫,讓收藏融入生活。



懷舊的他,只玩得起普羅大眾有情感記憶的常民生活文物。


甚至,崇拜古董鑑賞收藏行內,別號「八不居士」的聯華電子創辦人曹興誠,毫不留戀地將收藏贈予故宮,王志明唯獨甘願奉獻給潮州小鎮,「我身為潮州本地人呀,只要知道收藏在這裡,像是嫁女兒那樣,偶爾可以路過看看她。」


愜意品茶玩物 有何陋?


在「人文懷舊美學生活空間」,不說知音,姑且就說是同好吧。常有熟人來買茶葉,雅興來了、剛好有空閒時間,便坐下來品品茶,還貪戀惦記他藏著、捨不得沏的普洱茶,時而對牆上的字畫高談闊論,鑑賞雅事略有所知,原來都是識貨人。


雖說藝品這行,餽贈相送不合行規,但,交情夠了,王志明還是大方送給老同學們一人一只「景泰藍」盒匣。


他裱框的隸書字畫謙虛地說,是「陋室雅趣」,卻也可以比擬唐朝劉禹錫的《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所以說,何陋之有?



蒐藏久了,王志明有一定的悟性。每當寧靜獨處,隨興致把玩雅石,蒐藏品在心裡,就是最好的陪伴,竟會感覺一絲溫暖,足矣。果然有些情趣一旦寫深了,那也就淺了!


出處:2024屏東本事 秋季號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