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試一些事,遭遇失敗後從中學習,比你什麼事都不做更好」。
創投界的超級獨角獸創辦人,馬克.佐克伯曾說了這麼一句話。
保留了原本溫泉派出所早期歐式建築的圓拱門及拱窗的屏東青年旅創基地,選擇了純淨的白色,從零再出發,這棟建築今夏在2023建築園冶獎拿下「舊建築景觀營造類 」獎項,有了別具特色的建築基地,內部則像是酵母菌正在作用般的產生各種氣泡,正努力要衝撞出一條新路。
青年創業,難!選在一年四季僅冬季獨熱的溫泉老街創業,很難!專挑單車及山林戶外運動等
分眾為核心遊客目標群,更難!難上加難的先天條件,又挑一條難走的路,落腳溫泉老街的屏東縣青年旅創基地,到底能走多久?
去年底的開幕熱潮過後,回歸寂靜,在地長輩踱步經過,朝裡探了探頭,不見熱絡人潮,搖了搖頭後又踩著拖鞋離開。
這處以「開創四重溪地區的旅遊新紀元」為使命的創生基地究竟會走向哪去?成了眾人的疑問。
以失敗為師的創生路
「地方創生的概念源自日本,目的希望地方發揮特色、並發展出最適合的在地經濟,讓人們不一定非得要在都市工作,能夠選擇其他鄉鎮或回到自己的故鄉,以改善高齡少子化、城鄉發展不均等問題。」
主責推動這處基地的勞青處指出,這處基地是以運動為主軸,用教育為媒介,串連199線道200線道沿線周邊山林資源及現有產業之旅遊能量,打造具備休憩、教育機能、四重溪山林驛站的創新基地。
從創生的角度出發,溫泉小鄉完全符合地方創生的要件,於是,閒置20多年的溫泉派出所在政府資源導入,以屏東青年旅創基地新面貌出現,今夏捎來拿下建築獎項是一個喜訊,至少是地方的一樁喜事。
但,行銷教戰手冊總是說著「成功無法複製,但可以失敗為師」等硬道理,偶一的喜訊仍不足以跨越阻礙,在眼前等著團隊的多是考驗。
基地成立不到一年,各式碰撞不斷,首當其衝就是人流不足,非冬季期間的人流有限,目標鎖定的單車騎士僅在基地前替車充充氣、喝口水喘口氣就上路,至於到訪遊客不見進駐的餐廳、餐車,僅剩半島好物的選品空間,只能蜻蜓點水地逛一圈就離去,歡迎返鄉或移居者免費租用的二樓共享空間,成員屢有進出的變動。
於是,縣府與執行團隊持續修正,現正調整腳步,重新對焦,二樓共創基地已開始重新招募新夥伴。一樓則邀請創作者進駐,為基地注入新生命。
跨界合作創造新的可能
「蟲鳴鳥叫與機械零件」前者代表土地,後者代表工業社會,擬音裝置藝術家蕭聖健以棄置不用的單車零件轉化為藝術媒介,為輪胎、齒盤和鍊條等零件賦予了全新生命,凸顯人類與自然間的不可分離又相互矛盾。這件作品也為旅創基地通往前方的路留下一道足跡。
「一開始完全不知道我要做什麼東西」蕭聖健指出,逐漸探索和實驗,平衡零件的聲響、涵義和形式,發現機械運作的結構本身就蘊含美感,最終成功建構出他心中的藝術之作,在音效方面,因過多的聲音結構可能會變成干擾,決定讓作品本身的聲響成為焦點,透過齒輪與鍊條緩慢轉動的行星齒輪,控制著鳥鳴聲的此起彼落,在過發聲機構的運作下,物件來回摩擦發出大自然的蛙鳴和蟲鳴。
屏東縣長周春米特別前往參與《聲音輪》裝置藝術的揭幕典禮,在體驗一場視覺與聽覺的奇妙饗宴後說,屏東青年旅創基地因為有了青年夥伴進駐,讓四重溪更有活力,透過展覽整合藝術和自行車運動的特色,顯現出不同領域間的跨界合作和創新可能性。
此外,在8月登場的「Far Far Away Festival 半島花花生活節」,內容包括風格多元的音樂Party;種類多樣的戶外運動;與大自然互動的心靈療癒體驗等30種截然不同的節目活動,其中,具有挑戰性的登山車騎乘體驗亦是活動之一。
執行團隊也就是火箭人實驗室負責人張彥頡說,旅創基地要透過不同的視角,帶領在地或是外地觀者一起體驗恆春半島這片土地,讓藝術與在地文化產生化學反應,再次牽起人群與這片土地的連結。
出處:Amazing Pingtung 2023/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