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Amazing Pingtung編輯小組

廟埕前的麥芽糖



「麥芽糖、麥芽糖,能止咳;顧氣管的麥芽糖上,沾一下梅粉,套袋後就是一隻麥芽糖。來囉…」,一輛90cc的老摩托車,下午慢速在九如鄉的中庄村緩步移動,有位手握銅板的阿嬤走到巷口,邊買邊唸「今天怎麼晚了,等袂人只好出來找,我要3隻啦,1隻要包餅,剩下的麥芽糖就好」,買了心肝仔孫最愛的麥芽糖,趕著接他下課。


麥芽糖阿公張國村打開後座老鐵箱,布一掀,就是一桶金黃麥芽,拿起一片餅乾,挖一小塊麥芽糖,放上鹹酸甜,竹棍一插,再取一塊餅蓋上,沾一下梅粉,套袋後就是一隻麥芽糖。



現在的孩子什麼糖都有得吃,為什麼就愛吃麥芽糖,阿嬤說,「因為很少見,孩子們又很愛,所以常會買給他們吃」,隨即轉身離開。


不過,張國村搖搖頭說,吃的人越來越少,才剛繞完一個村莊,只賣出二隻麥芽糖,銅板收入早已是日常,「生意如果好做,就不會這麼少見了」。


頭戴安全帽,嘴戴口罩的國村伯,平日騎著機車來回高屏二地,屏東的里港、九如、鹽埔、高樹、⻑治是主要行走路線,偶而興之所至,也會騎到潮州叫賣,有一回在潮州做生意,一整天只賺220元,沒想到回程時,與來車擦撞,一個重心不穩翻車,結果摔斷骨頭,花了20幾萬醫藥費,休息大半年。另有一回發生車禍,陷入昏迷,差點醒不來,這些都是流動走賣者說不出的辛酸。


用鐵爐熬了11個小時的純麥芽糖,絕對沒有摻糖,所以不會像糖果店賣得硬扣扣,好吃又不黏牙。

嘴裡雖然叨唸著過往,但提起自家的麥芽糖,卻帶著自信的口吻說,「我用鐵爐熬了11個小時的純麥芽糖,絕對沒有摻糖,所以不會像糖果店賣得硬扣扣,好吃又不黏牙」,說著說著,朝整桶麥芽糖一挖,宛如起司般的金黃色糖絲在陽光下閃耀著。


車子在中庄的廟前稍作停留,聊著聊著,國村伯不時拿起插在把手的鐵罐搖鼓叮叮咚咚的響,他說,這可是老爸傳下來的叫賣工具,曾陪著父親大街小巷到處兜售,所以每次騎到村莊後,總會搖個幾下。



本來覺得沒什麼好說的國村伯,彷彿打開記憶的盒子說,以前父親是騎單車做生意,而麥芽糖多是用換的,早年的人家吃飽都困難,拿不出一角、二角來買糖果,麥芽糖都是用破銅爛鐵來交換,他記得父親的單車後面釘了幾個掛勾,孩子們會蒐集克寧奶粉等空罐子來換糖吃。


至於腳踏車的二側把手,掛著二只「嘎嘰袋」,在那個以物易物的年代,亦可用番薯換糖,如此得來不易的麥芽糖,是當年孩子們記憶裡的甜。


不過,甜味常伴隨著苦味而來,國村伯說,有一回遇到一位老人家,看見他手搖鐵罐竟然難過的不得了,一問才知道,老人家在小時候太想吃麥芽糖,又找不到廢鐵罐可換,私下拿家裡的鋁杯來換,沒想到,杯子不是破銅爛鐵換不成,他竟異想天開,把鋁杯踩壞,終於換了糖吃,當然下場很慘,家人發現後被打個半死。


甚至有位老人家跟他買一根麥芽糖,因為幾十年沒吃到了,刻意買一隻來回味童年…,類似這樣既甜又苦的麥芽糖記憶,留在無數⻑輩的腦海裡。


從父親手上接棒後,開始四處趴趴走,⻑年風吹日曬又雨淋,賺得卻是銅板價,就這樣賣了30多年麥芽糖,如今已經快70歲了,因為收入遠不及上班,二個孩子都不想接,自己哪一天不想做也就停了。


話才剛說完,他看了下錶急著離開,因為⻑治還有人在等著,麥芽糖阿伯搖起鐵罐後,繼續往下一站出發。


出處:Amazing Pingtung 2020/12月號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