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山—海—星空走進奈良美智的心房

作家相片: 屏風小編屏風小編


橘色長髮的女孩睜大雙眼,身處的溫暖鵝黃色調,朦朧中傳遞著溫暖和煦氛圍。


在國境之南屏東,日本當代藝術家奈良美智(Yoshitomo Nara)筆下的《朦朧潮濕的一天Hazy Humid Day》雲開見日,不再朦朧潮濕。屏東的山-海-星空,一如既往的溫柔,接住了無處安放的破碎,一層、一層走入作品,走入奈良美智的心扉。


從屏東美術館,沿階梯走上二樓展廳,展廳內軌道燈投射在一系列的《無題:台南隔離期間素描》作品和台灣《Taiwan》攝影影像。展廳中央斜放一小屋子,柔霧玻璃屋內,點起一盞燈,屋子裡守護了脆弱的陶器創作《我心裡的一把槍》、《在風中哭泣》、《為何淚如泉湧》等。



《朦朧潮濕的一天》藏在無法一眼望穿、卻最隱祕完整的角落,轉個彎才發現:原來內心裡最純真、纖細、溫暖和煦的小女孩在這兒。


美術館 內心世界的入口 


一層又一層走入奈良美智的心扉,扒開他的內心。這是策展人艾箴Aichen的設計脈絡——心裡最柔軟的一塊——受傷後,想恢復原狀,有多困難?


她不斷在思考,《朦朧潮濕的一天》如何被國境之南溫柔療癒?應是被豔陽照拂、被蓊鬱原生植物相擁入懷吧。



所以從屏東美術館外,盡量把屏東意象隱喻在這策展空間裡,設計了垂掛綠植,慢慢帶入國境之南的鬆弛感。接著苔痕上階綠,攀上二樓展廳,綠意被藏在展廳外的柔霧玻璃燈箱,漸漸地柔焦,然後異材質嫁接的朦朧視覺延伸至展廳內。


說白了,屏東美術館單純是個入口,進入奈良美智的內心世界。 


藏在手稿中 敏感破碎的內在小孩


屏東美術館格局方正,可以天馬行空規劃展場。館方和奈良美智很快地達成共識,先展示一系列的《無題:台南隔離期間素描》手稿。至於哪些作品該放在哪面牆?奈良美智實地場勘後,決定陳列在這兒。


一張張隨手蒐來的信紙,是奈良美智隨興的手稿,不刻意創作,這是他從小的習慣。只是手稿的筆觸略顯僵硬,或許是奈良美智的保護色?因為311海嘯衝擊太大,他的家鄉青森也深受其害,讓他太過於悲傷,消沉得完全沒辦法提起筆,無法創作將近1年。



為遠離傷痛,他在南島台灣慢慢療傷,透過台灣《Taiwan》攝影捕捉感動即景,拾起破碎、憤世嫉俗、敏感的自己,手稿鋪陳《朦朧潮濕的一天》的情緒,同時反映了內心的小女孩。


展廳裡的房中房 安放破碎悲傷


在艾箴眼裡,奈良美智是位非常「直覺」的藝術家。連佈展過程都相當直覺,將《無題:台南隔離期間素描》手稿攤平放在地板上,他就靜靜蹲在那,靜靜感覺空間氛圍、光影以及觀賞距離,左思右想敘事背後隱含的訊息,微調手稿的位置構圖。


奈良美智曾說,自己是被孤獨籠罩的天真孩子,亟需獨處思考心事。


為了這位藝術家內心住的小女孩,艾箴在展廳中央設計了一間小屋子,屋子結構是南方松,用毛玻璃築起牆面。這屋子被隱喻是奈良美智的心房,內心最深處的角落,純白無瑕的展臺,高低擺放著陶器《激昂時代》、《和平的夜》、《我心裡的一把槍》、《在風中哭泣》、《為何淚如泉湧》。



這些是311海嘯過後,太過於悲傷的奈良美智,慢慢治癒、恢復的心路歷程。他用雙手捏塑質樸溫暖的陶土,這是藝術家內心的柔軟,心受傷了,要想恢復原本狀態,本來就困難。


內心最脆弱柔軟的角落,如果能被掌心安穩保護著,就好了。這小小心房,不該是封閉的內心世界,應該可以看到屋外的光線、人影晃動,燈光師何仲昌關掉展廳頂燈,只留下軌道燈,以及小屋子的一盞燈,隔著霧玻璃牆,由內而外透出柔和光亮。


「心房」 情感的暗流湧動


想窺視奈良美智內心的《思考者》,或知道他《為何淚如泉湧……》,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內心話,必須一層、一層走進深處。


從屏東美術館,走向展廳,再從門外走入門內,一步步走入「心房」會發現這是有人住的生命體,人們情感能自由穿梭流動。


木匠顏國士以手工為「心房」預留門框,站在一個特定角度,藏在展廳最深處的《朦朧潮濕的一天》從門框呼之欲出。


陷在修復悲傷內心的那段低潮,奈良美智曾經覺得,自己不再有力氣創作大幅作品。直到疫情,台灣暖心援助日本防疫物資,之後這位藝術家飛來台灣策展,在台南的隔離時間專注在一批《無題:台南隔離期間素描》,想著台灣的溫暖,讓奈良美智積攢《朦朧潮濕的一天》的創作能量。在作品完成那一刻,凝視畫中橘色長髮女孩,被溫暖鵝黃氣氛圍繞,連奈良美智都讚嘆,原來自己還能畫出這麼溫暖、有生命力的畫作。


靠感覺 構思展場設計


奈良美智希望《朦朧潮濕的一天》不要第一眼被看到,開展前,他來來回回在展廳間踱步,思索怎麼布局,在現場感受觀賞距離,最後才決定將巨幅畫作挪到寬敞的主牆,靠感覺,大約擺在這裡剛好,再微調幾次。


默默跟在旁邊的艾箴,從旁觀察這位藝術家的布局邏輯,也逐漸更了解他。


「執行展場設計的人,能做的是,既不背離藝術家本質,還能營造更好氛圍。」從作品裡的光影變化,艾箴認知裡的奈良美智是細膩的人,心思很纖細敏銳、互動很細膩,非常在意畫作完整性,連一點點破壞都不行。那麼策展也應該更節制操作,減少突兀和壓迫感,反覆琢磨這位藝術家願意接受的分寸。


構想上,《朦朧潮濕的一天》來到屏東旅行,至少應該被墾丁南灣海灘、大武山雲海、以及南十字星空擁抱吧?奈良美智願意,讓屏東的山-海-星空化成火車窗景,小女孩像是搭火車回家,窗景從冷色調-暖色調-深色調變換,和畫作裡溫暖鵝黃形成強烈對比。



而策展規劃回歸內在,整體空間呈現乾淨、純粹、溫暖、和諧,沒有播放音樂,結構上單純用純白展臺呼應白牆,遠遠地看,黑暗裡的心房有溫柔的光。


仰望《朦朧潮濕的一天》 你看見什麼?


再回來,奈良美智再次將心跳、節奏調成與台灣同頻,人們眼裡看見的,是《朦朧潮濕的一天》,但他望向《朦朧潮濕的一天》,眼睛裡看著屏東的山-海-星空。


那麼艾箴呢?凝視《朦朧潮濕的一天》,她看見屏東這塊土地懷有開闊心胸,始終願意傾聽、願意給年輕人機會,試試看,沒關係,有想法就做,滋養身邊木工、水電、燈光師撐起龐大策展工作。



未來,奈良美智將再帶《朦朧潮濕的一天》去哪裡旅行?不知道。至少先一步步走進屏東的內心深處吧,走進客家庄、東港王船,再往南一點,走進車城的落山風和看海美術館,再更往南,走進恆春的民謠歌聲裡。


 

奈良美智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屏東

展覽地點:屏東美術館展覽日期:2024/12/20→2025/5/25


出處:屏東本事 2025冬季號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