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製造家––織珊中心CTC
- Amazing Pingtung編輯小組
- 3小时前
- 讀畢需時 4 分鐘

關於出品監製自我風格的意志
CTC
以我之名!織珊中心品牌主理人林玉珊,在名字裡取出「珊」字,讓名字變成代名詞,每一件鉤織都是深思熟慮後的認真對待。
她用鉤針織出部落田裡的花生、咖啡豆、小米,以及霧台山的意境,田裡的山芋頭還沒織完。關於什麼品牌定位、品牌形象、客群,玉珊向來沒有絕對想法,跟隨直覺鉤織起針––不知不覺每個下針重心,都跟著生活狀態走。

隨手拿起的鉤織背心,是她以小女兒身形當尺寸的打樣,但還不算出品,只是在鉤織。
畢竟,玉珊鉤織的起點,是偶然在家裡舊衣櫃找到的寶寶襪鞋,傳統過時的款式,婆婆親手織的,明明原地待在衣櫃裡好幾年,或許是上天的旨意吧?婚後一直盼望懷孕的她,虔心向婆婆學鉤織,一針一針,將魯凱族傳統繩結變成寶寶襪鞋的繫帶,默默當作許願寶寶降臨的禱告。
每聲禱告變成織圖上密密麻麻的點線符號,短針-長針-短針-長針-接點,織出點線面的向外延伸。
出品意識萌芽|至少記住我的名字
最起先,稱不上出品。出品人只是用手鉤織,如果織圖的下一針,是短針2併針,就乖乖聽話,鉤個短針併2針,半知半懵懂。其他漫天發想,被退針退到很後面。
在反覆進針、退針,開始能隨心所欲握住鉤針重心。或許會在沉靜秋季前,將深棕褐毛線手混金色拉菲紙線,亦或單色纏捲混色,將雙股綿線撞色織成拼接方格包,純亞麻線與月桃葉鞘異材質拼織成束口斜肩包,沒織過的靈感彷彿「走火入魔」般泉湧,家裡放了一大堆樣品。

“雖然不懂品牌,但至少要有一個名字,別人才知道我是誰。”
玉珊特別訂製刺繡布標,在寶寶襪鞋上,繡了自己名字。在還不叫作織珊中心之前,名字叫織手95號創作站,再來是織步織道|pales手工織品。她回想起來,難為情靦腆笑說,起初難免害羞,嘴軟講不出口,反正不管叫什麼名字,玉珊都在鉤織。
哪怕不眠不休地織,想鉤織一款包包,左思右想要挑寧靜藍、還是鈷藍?最後通通織進來,鉤織出屬於自己的風格喜好,就寫了玉珊的名字。
“喜歡你的,就是會喜歡。”
手工織品設計的圈子不大,稍縱即逝的靈感忽然撞進腦袋,你織的和我織的雷同?這花樣我比你先想到?常常是圈子裡計較糾結的大事。只是愈來愈難定義「原創」發想,好歹織珊中心也在這圈子打滾許久,自己獨到見解:花色就這些,只是看怎麼變化,每個人眼光不同,能創造不同風格。
“今日份的靈感,也可能在明天過期。”
當原創設計很難被界定,玉珊豁達地說,不如敞開心胸吧!至於個人品牌風格會不會過期?有效期限多長?她也沒有答案。只要一直織,靈感還會源源不絕,別擔心寶貝被拿走,只要作品曝光,就有機會被看見。
以前不懂品牌,只知道埋頭苦幹。但玉珊漸漸地知道:我的風格就是這樣。就算品牌沒有名字,只要風格對了,能感受品牌背後的我,是什麼樣的人、想表達的事情,某種程度也是名字的「代名詞」。
玉珊在霧台魯凱族部落鉤織,部落原本就會編織,鉤織、棒針編織、月桃葉鞘編織,甚至羊角鉤織,每個節點反覆打死結,就算斷一條線,也不會全部散掉,以前獵人隨身攜帶的揹袋都是這樣鉤織成的,部落一直在編織、串珠、刺繡,只是沒有品牌,沒人知道這「來自部落」。

她婆婆還待在家裡編織月桃葉,為編織包編織底座,在魯凱族部落,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就是一塊布、和一條繩子。人裹著一條毯子出生,長大背著繩子工作,直到死去那天,同一塊布再包著彎曲蹲著的你離開。
部落老人家消磨時間的小生活,編織著許多寶貝。
生活在哪,品牌重心就在哪。
在魯凱族傳統工藝,織布是女人家的事,將紅色、藍色、青色織線穿插,就算只是苧麻,漂白後慢慢揉捻,也能變成窄幅編織。只要腦袋裡有想法,按照結構編織,慢慢會拼接成一大塊布。
延續自我|織出生活的樣貌
儘管玉珊熱愛手混織線的色彩變化,但唯有變成生活的一部分,回歸部落,才能延續源源不絕的熱情。
織珊中心的靈魂在於生活,她把自己縮小,哪怕未來必須抽離她最愛的色彩,用純粹亞麻、苧麻留下最原始天然的色澤,她仍願意把自己縮到最小。玉珊現在的生活就是部落,魯凱血脈的先生種咖啡樹、採收咖啡豆,開了間「霧努咖啡做生活」,她特地為自家濾掛咖啡包織了隨行袋。

生活在哪,品牌重心就在哪,既然玉珊回到部落,生活重心不再能脫離部落,會與部落、族人、故事有串聯。她手臂上的小米梗刺青,蠻像是鉤針,似乎暗喻著她與鉤織的宿命交纏。
出處:2025 Amazing Pingtung 4月號